浑圆功网站

标题: 《意拳和大成拳 ----大成拳命名始末紀實》 [打印本页]

作者: 陈三原    时间: 2013-9-3 19:07
标题: 《意拳和大成拳 ----大成拳命名始末紀實》
本帖最后由 陈三原 于 2013-9-3 19:17 编辑

《意拳和大成拳 ----大成拳命名始末紀實》
作者:河南省意拳研究會主席楊紹庚
      去年一季度以來,在一些武術雜誌上出現了“大成拳”與 “意拳”是何關係的爭論。有人說“大成拳”不等於“意拳”,“大成拳”是“意拳”的高級階段,更有甚者說:“王薌齋大成拳”不應稱爲“意拳”。究竟“大成拳”與“意拳”是何關係,有必要澄清一下。筆者于1941年師從王薌齋先生學意拳,恰值“大成拳”命名之初,對“大成拳”一名從發展到撤銷,本人是過來人,且五十年來對意拳的鍛練和研究未曾中斷,近三十年來又輔助薌齋先生指定的拳術繼承人姚宗勳師兄傳授意拳。對意拳歷史知之甚詳,今將意拳何以稱爲“大成拳”的這段歷史公諸於世,以正視聽。
       意拳是王薌齋先生于1926年夏在北平所創並非別有用心之人有意編說的創於上海。先生創意拳後的第一個弟子是齊執度。執度兄原習形意、八卦、太極,功底頗深。從王薌齋先生學意拳後,對拳理豁然領悟,著有《拳學新編》,並對章乃器先生所著《科學的內功拳》一書提出質疑,發表文章於報端。以上兩文曾在衆多意拳愛好者之間傳抄。
      1929年在杭州舉行了一屆別開生面的散打比賽,薌齋先生應邀任特約裁判。賽後,張占魁先生將其獲一等獎的愛徒趙恩慶、裘稚和二人轉到薌齋先生名下。同時列爲先生門徒的還有張長信。趙恩慶在張先生(薌齋先生師兄)的教導下具有深厚的形意、八卦功底,跟隨薌齋先生後爲時不長即悟通拳理,善於發力,與人交手一觸即發,將人放出。薌齋先生甚爲垂青,以道新之名相賜,以示吾道爲之一新。從此,世人多知道趙道新之名,而知其原名者甚少。
      1930年第二屆全國武術比賽在滬舉行,薌齋先生乃任特約裁判。會後,由於師兄錢硯堂先生的挽留,遂定居上海授拳。其時于二十年代曾獲德國醫學博士的尤彭熙,及王叔和、馬健超等人由錢硯堂先生介紹投入先生門下。
     1935年夏,爲培養專業人才,先生攜韓星橋、韓星恒、卜恩富、張恩桐諸人離滬回到深縣老家,進行封閉式訓練,從而使意拳從理論到實踐逐漸形成完整的體系。
   從1926年到1935年前面所述各個時期的師兄我都會過,且與裘稚和、張長信、尤彭熙、韓星樵、昆仲、卜恩富等幾位師兄情誼還比較深,因之有以上諸師兄的講述,使我對此時期意拳的歷史及發展演變知之甚詳。所謂意拳是二十年代中期創於上海之說,純屬無知臆造。今裘稚和、韓星樵二位雖已八十五、六的高齡,但身心健康,可以對過去的史實作證。
    1937年“蘆溝橋事變”,日寇入侵,爲求安全,先生不得不離開深縣,於是年冬遷居北平。應四存學會聘請,成立體育班於金魚胡同一號傳授意拳,並歡迎各派拳友前來交流。姚宗勳就是此時前來與先生比試,失敗後投師先生門下。因其鍛煉刻苦,體魄意志超人,進步很快。
    張壁先生(字玉衡,辛亥革命元老)薌齋先生老友,在四存學會體育班以《大成拳的命名》爲題發表演述,於1940年4月2日刊於《實報》,該文大致演述了我國拳術發展演變的社會原因,其中講述了張老先生自十七歲進入社會,正當革命党萌芽時代,與同盟會朋友在保定創立學校,培植革命思想及人才,就提倡學習應我國拳術。在辛亥革命前爲革命奔走兩廣、雲、貴、川及東北、西北各省,到處注意拳術武功超絕人物,辛亥革命後也是無時無地不留心武功人才,雖曾見過不少派別的專家,終覺得非廬山真面目,始終也沒遇見過一種合于生理、適於現代的拳術。及與薌齋先生相識,感到薌齋先生的拳術意味深長,平易近人,與其他武功迥乎不同,並且是具體的功夫,非枝節片面的功力,正是所要求的拳學。玉衡先生就其自己的體會言:“王薌齋的拳術武功可謂得武功的精神,合于衛生,合於技擊,更合于科學與現代,以精神統一,訓練神經系統,使身體各部器官能作平衡發展,不但可以使身體健康,人格亦可隨之而完善,作事能力亦必增強。故吾不揣冒昧,以 ‘大成’二字名之”。
    同時,醫學家何紹文先生以《四存學會體育班》爲題,發表文章刊於同期的《實報》上,何老先生從生理、醫理方面論述薌齋先生拳術強身健體的科學性,最後歸納:“拳術要合于衛生,萬不可將身體弄成畸形的發展而戕生,更須要合于技擊的原理而造成自衛。大成拳名乃同人等所加的名號,並非王薌齋的自稱,合乎衛生自衛。合乎現代,合乎科學,更能作合理的推進,而又能發揚國粹,保存數千年拳學精髓,命名爲大成,亦當之無愧。”
    以上張壁、何紹文二位先生的論述,說明了“大成拳”命名之由來,並非薌齋先生在意拳的基礎上又有什麽創新而另外命名。二位先生的論述更說明了命名大成拳的道理,並非自稱“關門弟子”、“衣缽傳人”所說的“大成”二字含有總集之義。更非“何不雜燴之有”! 以上述二位先生的演述刊登之後,于同年六月二十七日《實報》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連續刊載題爲《大成拳宗師王薌齋談拳學要義》的文章。在該問答的第一 問先生 答:“承一般友好以大成拳之代表相期許,真使我羞愧交集,… …目前張玉衡先生于報章先後評述,惟恐各界人士不明內容,致生誤會,故亟願將本人真意,掬誠奉告。… …願趁此軀尚未十分頹唐之際,于海內賢達負起艱巨,將人生所固有之‘本能’、‘武德’提倡而光大之,並革除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絕非倩人噓譽,以圖欺世盜名者比也。”
      先生的全部問答不再詳述。而今“大成拳十八法”的創造者,無妨將先生這段話對照一下,感覺如何? “大成拳”的竊稱者還搬出《大成拳論》,將集中的一段話作爲論據。這恰是自搬石頭自砸腳。
    《大成拳論》原名《拳道中樞》,是王薌齋先生于 1940年寫成于中南海萬字廊住所,寫成後,命弟子張正中用毛筆楷書於豎格信紙,裝訂成冊。原稿今存先生三女兒玉白處,弟子張正中今仍健在,居住北京。該書于傳抄時,大成拳之名已風行於世,因之,大家簡稱《大成拳論》。而今社會上所流傳的,多是六十年代初傳抄的,錯訛之處甚多。更甚者是從自稱“關門弟子”手中傳抄出去的,已多處篡改原文,自行杜撰,已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即在該書寫成年月來說,該抄本就前後矛盾,難以自圓其說。
      “大成拳”之名爲世所知,並非報刊上幾篇宣傳文章即可奏效,尚有其發展過程。
      當“大成拳”一名公諸報端後,刺激了形意門派內的一些人。山西形意拳大師車毅齋的再傳弟子武丕卿,於是年十月在《新民報》著文,稱其師李複貞是車毅齋的大弟子,晚年技藝已超過車毅齋,而武丕卿得其師真傳時,又有三十多年的苦功,言外之意技藝已在其師之上。筆峰一轉,言郭雲深乃車毅齋師弟,其技藝乃師兄所授,不言而喻,郭雲深的弟子們的技藝不在話下。該文最後並聲稱,公開擺擂,歡迎武術同道隨時登門較技。
     此文刊出後,北平的拳界譁然,議論紛紛。薌齋先生弟子們爭相要找武丕卿較技。最後,薌齋先生指定姚宗勳前去與武丕卿比武,由韓星恒師兄及友人敖石朋陪同前往。公證人由北平中央國術館館長許笑羽(形意大師尚雲祥弟子),大興縣國術館館長唐鳳亭(形意名家)擔任。比武地點在花市大街火神廟大興縣國術館。日期是在十一月下旬。是日大雪,室外積雪甚後,難以行動,遂在該館的西廊房室內比試。該室三間通連,約二十餘平方米,較寬敞。喧賓不奪主,有武丕卿先出手。武先以崩拳進擊,姚宗勳向稍左略一偏轉,右手五指即捂在武的臉上,姚沒有發力,只是想使其知難而退。武不以爲然,第二次以蛇形步欺進,出左手卡姚宗勳喉部,姚不躲閃,而是順勢收頦,將武的手扣住,同時右手一記栽捶打在武的左頰,武丕卿當即身子一軟,癱倒原地,口吐白沫,接著兩顆臼齒連根脫落。
      由於這次比武,大成拳之名在華北拳術界逐漸傳開,爲人們所知。姚宗勳之名亦隨之遠揚,爲拳界朋友所敬仰。薌齋先生對姚宗勳倍加厚愛,贈詩一手親筆書於扇 面,詩雲:“愧我工拙難造極,指顧相究繼之戰。賜名姚生字繼薌,意在拳學種未亡。可憐自幼孤無依,吾且權代作爹娘。… …老夫受授有宗勳,當知吾道不全淪…. …壯心若兒堪降虎,收性謙和須讓貓。”
     從此薌齋先生就將教拳之重任委之宗勳,有來學拳者不再親自傳授,只對學有基礎的,見有不足之處才即興予以指點。
     太平洋戰爭後,侵華日寇處於強弩之末,到1943年北平的日僞政權已惶惶不安,社會治安日益混亂,社會上流氓團夥應運而生。如:“十三太保”、 “三十六友”、“七十二宿”、“九鳥一鳳”、“十三妹”等形形色色,還有各種“霸天”,欺壓良善,調戲侮辱婦女,民不得安。有孔慶海、竇世成年少氣盛,路見不平出拳相助,流氓團夥連續幾次受到懲治,積恨日深。
     以號稱“北霸天”的“十三太保”首惡分子李淩爲首,與“三十六友”之首惡諢名“土豆”一起,串連北平東、西、南、北城流氓團夥二三百人,於十二月十六日晚聚集西單商場內外逞兇,被練大成拳的姚宗勳、孔慶海、李永崇、竇世明、禮立、張正中、張孕、敖碩良等師兄弟十人打得抱頭鼠竄,作鳥獸散。而我師兄弟中僅有李永宗師兄,不慎被遠處飛來的酒瓶將眼鏡打碎刺傷右眼,其他人皆安然無恙,連些微輕傷都沒有。
     此事第二天成了北平市的重大新聞,轟動全市,人心大快。對此,大成拳之名使北平的地痞流氓聞之喪膽。前面提到的“北霸天”李淩,惡性不改,1951年鎮反時,首批被鎮壓。“十三太保”的首惡“土豆”,於1954年國慶節前在工人文化宮鬧事傷人,被送北大荒勞改。有一“西霸天”,在一次調戲婦女時受到嚴懲,在家人的規勸下,從此改過自新,奮發上進,後來大學畢業,成了北京X設計院高級建築師。
     好事往往伴之而來消極面,由於大成拳的名聲日盛,就有不肖之輩,借學拳之名,拉大旗作虎皮,在社會上招搖撞騙,使大成拳的名聲收損。
    經過數年之後,薌齋先生認爲“大成拳”之名還是不甚妥切,稱“大成”二字容易使人與孔子的大成至聖之意相聯想,而産生誤會,且不能表達拳術的精神實質,是以先生對弟子說:仍是稱意拳爲好。
    在一些弟子的提議下,于1947年夏在北平太廟(今之工人文化宮)成立“意拳研究會”,而不用“大成”二字。成立“意拳研究會”的註冊登記手續,是由竇世明到社會局去辦的。竇世明今在北京教拳,當可證明此事。 “大成拳”之名雖然從1947年不在用,但由於習慣,有些人教順了口不容易改,仍常將“大成拳”挂在嘴上,此乃人之常情,故通常在寫文章時,常將“大成拳”括在“意拳”後面。搞清了“大成拳”的命名之由來及發展過程,則對今日“大成拳”的竊稱者強說意拳不等於“大成拳”,“大成拳”是意拳的高級階段,是何居心,自可一目了然,勿需再作解釋。
楊紹庚
一九九二年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3-9-3 19:36
大成拳的叫法好像只在王选杰先生门内。王先生坚持大成拳与意拳是两个不同拳种,确实讲不通。
作者: 松花江    时间: 2013-9-3 21:06
呵呵,当年北京意拳界为大成--意拳之名闹得一团糟,最后发展到了要清理门户的地步了。意拳界派出了师叔崔有成出战,只是,对方未应战。
作者: 南山客    时间: 2013-9-6 23:59
正本清源,让晚辈了解历史事实真相!感恩!
作者: 南山客    时间: 2013-9-7 00:07
希望至今尚健在的意拳前辈们能将王芗斋先生当年游历大江南北和定居北京后与人切磋较技的实情讲出来,让晚辈们从中领略祖师爷当年的风彩!!!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