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生机与静止(转)作者:陆锦川
[打印本页]
作者:
幸运熊
时间:
2014-3-22 09:00
标题:
生机与静止(转)作者:陆锦川
生机在于静止!
这一融汇了中华传统养生之道的至理,听来似乎生疏,一向流传不广,实则恰好矫正或弥补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名言的偏颇与不足。数千年来,众多注重养生之士,领悟到其中的奥妙精髓,在适宜运动劳作的同时,于静定中洁净无为,养精蓄锐,得以启能开机,生生不已。
静,动之相对状态。静与动,本是天地宇宙运动之祖态,如同万物之生皆自无而有,复又由有返无一样,万有之态皆自静而动,复又由动归静。因而止,指的是静的极致状态。中华传统养生之道,依据动静两者在万物流转之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阐释了“动为其炼、静为其养;动为其用、静为其体;动为其变、静为其本;动为其调、静为其节;动为有为、静为无为;动为使然、静为自然。”的道理。正因为静为动之本,静可制动,所以生命之活力需从静中调养、修炼。通过静养,补充劳作中的消耗的气力和思维活动损伤的精神,健康的人便可神安气和,生机盎然。
明于此理,则中老年之养生,应在适度劳作运动之后十分注重与运用静止养生之道。少劳其形而多静其心,心不妄动则神气旺,形得小劳则气血和,自然安康而益寿。
动静与养生,于此乃可结曰:
生命在于运动,
生机在于静止。
两者缺一不可,相因互果,共益生生
作者:
静观万物
时间:
2014-3-22 17:02
很好的一篇感悟,感谢师兄分享!
作者:
满山红叶时
时间:
2014-3-24 20:24
楼主的一篇养生之道,说出了几千年中华养生之真理。好得很呀!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5-6-14 10:00
你试试将王老师的引导麻热胀,变为先将自己放松、放下、放空,麻热胀的感觉自然会出现。注意这里就是变动意识与感觉的先后顺序。
出现了也不管它,没有出现时也不找它,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
让麻热胀等等感觉成为主人,我的意识成为仆人。
哈哈,站桩一点也不累,好玩。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5-6-14 10:12
本帖最后由 圆融自由 于 2015-6-14 10:16 编辑
我们站桩修道之人,最大的敌人是瞌睡,用王老师的浑圆桩可以战胜它,这也是我长期关心山庄的原因。
但是浑圆桩在对待意识的问题上,同样在重复着过去的老路死路,总是强调怎样运用意识!什么五内心法,什么静呀,可是你永远也静不了。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你不可能相信:就是让意识休息。不解决这个问题,站桩修道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6-14 11:10
圆融自由 发表于 2015-6-14 10:12
我们站桩修道之人,最大的敌人是瞌睡,用王老师的浑圆桩可以战胜它,这也是我长期关心山庄的原因。
但是 ...
说的好,其实桩站好了,什么都来了.不求而自得.不要刻意给自己套上枷锁,要玩而求之。
作者:
问鼎
时间:
2015-6-14 12:30
圆融自由 发表于 2015-6-14 10:12
我们站桩修道之人,最大的敌人是瞌睡,用王老师的浑圆桩可以战胜它,这也是我长期关心山庄的原因。
但是 ...
师兄,老师倡导的意识诱导,和五内,静,的理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就是完完全全地照着理论站桩的,而且我还教了一位站了好多年都不见效果的,他还因负面作用而被迫停止站桩,现在他站桩效果很好,更可贵的是他还教他老爸站桩,同样效果好得很。理论就像看天上的一朵云,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等差异,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在渐悟的路上,某一天,因为有人指点,或其他外因内因,而顿悟,这时你再回顾理论,原来如此,老师早就讲的很清楚了,只是没系统讲,但是全都讲了,书上的理论真正变成自:己的理论了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