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浑圆修真读《道德经》系列(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16:02
标题: 浑圆修真读《道德经》系列(三)
本帖最后由 浑圆修真 于 2014-4-24 16:06 编辑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心得:        在上一章里,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概念,认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无为。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他认为,体现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功名利禄。在本章里,老子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他既不讲人性善,也不讲人性恶,而是说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倘若不使人们看到可以贪图的东西,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不使人们贪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就做到了无为而治。这一章与前章相呼应,从社会的角度,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这样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丑恶行为,则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引起人的贪欲的东西,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推崇贤能的风尚,更被他认为是最易产生罪恶的渊薮。他的政治思想,在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理解。他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他是一个历史的循环论者。在他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显然更符合于人类的本性。
       他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基础涵义。而老子的这种社会理想,又是同他的“道”论密切相关的。
        出于对自然法则的深刻悟解,老子把适应于“道”的运动,看作是人类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以及道德准则都应该遵循的最高准则。具体体现在他政治思想中的“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所谓“无为之治”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顺应自然,适用于“道”的运动。具体地讲,就是要求统治者给老百姓宽松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老百姓在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里,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自然会感到这种政策的好处,从而达到了“不言之教”的教化作用。
          “无为之治”并不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也不是虚渺幻想中架设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具有现实中施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显明的史例就是汉初的黄老无为之治。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汉楚之争,西汉初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大量减少。《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这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至文帝时期,更进一步推行“轻摇薄赋”、“约法省禁”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当政者和领导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的政策,不要左一个运动,右一个政策,搞得民众无所适从。要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安定大治,就像对待井水一样,搅动得越凶,残渣败叶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浊,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放什么漂白粉之类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让它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这样井水就会自然清静了。“无为而治乃大治”,这是老子“无为”论给后人的有益启示。

小结:      本篇阐述的整治理想符合当时的政治民生,当今治世之策也处处体现出“无为大治”的智慧,但要让百姓“无知无欲”却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百家争鸣的时代,老子的主张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没有强调百姓个人的修为,他强调的是"圣人“,圣人得道就可以拯救百姓,这是老子思想的局限性。
后记:    我们能借鉴老子的“无为”来治理自己的身体,利用“无欲”的心态来修炼。
               好好学习浑圆文化,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个人慈悲快乐的天性,不追求、不憋屈,放松思想和身体,静静体悟站桩妙乐。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4-24 16:59
用意识心解老子,罪过、罪过、罪过……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23:18
圆融自由 发表于 2014-4-24 16:59
用意识心解老子,罪过、罪过、罪过……

老子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本书也不是专门介绍如何练功修道的专著,而是描述道的特征,告诉我们认识宇宙人生,要顺应自然,当然有部分学者寻章摘句来理解本书,也很好,不过这不是去理解一个完整的老子,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23:21
圆融自由 发表于 2014-4-24 16:59
用意识心解老子,罪过、罪过、罪过……

老子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本书也不是专门介绍如何练功修道的专著,而是描述道的特征,告诉我们认识宇宙人生,要顺应自然,当然有部分学者寻章摘句来理解本书,也很好,不过这不是去理解一个完整的老子,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23:28
历来的学人对本书的学习,大多停留在个人理解的层面上,很少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喜欢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这是狭隘的!缺少了圆融和自由的理性,不足取!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23:29
历来的学人对本书的学习,大多停留在个人理解的层面上,很少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喜欢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这是狭隘的!缺少了圆融和自由的理性,不足取!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4 23:30
历来的学人对本书的学习,大多停留在个人理解的层面上,很少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喜欢孤芳自赏自以为是,这是狭隘的!缺少了圆融和自由的理性,不足取!
作者: 问鼎    时间: 2014-4-25 01:10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4-24 23:18
老子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本书也不是专门介绍如何练功修道的专著,而是描述道的特征,告诉我们认识宇宙人 ...

我呢因在外打功,好几年都没碰道德经了,但对你的有些理解还是觉的较局限性,首先要有一个认识,如果要无为而治,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修身养性,必须要有一个有为的过程!《无欲》的心态来练功,其实我们站桩用神就是有为法!《无知无欲》并不是指让老百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是要求当权者《圣人》遵循天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智慧来治理国家,人民自然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这样就国泰民安,谁还有心思去造反送死!老君的道德经,讲了万物负阴而抱阳,讲了此两者《阴+阳》同出《道》而异名,所以并非像你想像的那样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是站在了阴阳的层面之外,在那个高度阐述《大道》,天道。地道,人道。让人们认识道,从而与道和谐!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4-25 08:43
《道德经》真不是你这样理解,我不是在这捣乱。我是看你真心向道,所以我说说。
你能不能上网,就输入“熊春锦”三个字,里面有熊老师译的《德道经》,你为什么不可以读一读?真的是一条道走到黑?
熊春锦老师在欧美,有大量的读者,这些国家对《道德经》的热爱,远超我们伟大的祖国!陆锦川老师也已经移民国外,那里有更好的信仰道德经的土壤!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4-25 08:51
吕骗子为什么能成功?这绝不是偶然的!
山庄为什么遭此一劫,绝不是偶然的,有多少人认真思考了这一问题?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4-25 08:55
来源于对《道德经》的不同态度。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5 09:01
呵呵,再次谢谢您的指点,真诚的!
您说的熊的讲解,我一定会学习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1:49
在这本书的理解当中,任何个人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比如一些大家注解的本子,堪称全面。其实也不全面。他们虽然很正确。然而却也不敢将其中的要谛浑圆通透的道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1:52
比如,大家所注本子,就没有内功,要说没内功,其实也不对。因为表面的东西,也全然来自于内理。若不是气理相通,又怎能道出无为而治。所以大家们所理解东西,平实而常用。有一层最深的东西,是要留给世人在常用之中体会非常。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1:55
这本书,只要去解,就会有遗露。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以直言的。那些历代大家也不是不懂。
比如平日书堆里的本子,通篇全是内功机理,精要气数,这可是要乱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03
这本书的机理根源,来源于内功修为,由个修而齐外,由齐而治平。这与孔子是不谋而合的。

而圣人这个词,在孔子当时,老子当时,都是不敢自喻的。
只怕孔了称老子为圣,老子又朋呼孔子为圣罢了。

只所以,绝圣去智。这是孔子的心传。心照不宣的东西。   绝圣去智,并不是断绝圣人的来去,道者反之动,绝圣去智,恰恰是在以一种天理的科法来保护圣人的安危,让他自然的发展。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05
圣人不仁,天地也同样是不仁的。所以圣人同于天地。

所以要绝圣去智,是去掉后天的枝叶而直通天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08
圣人同于天地,然而天地也不仁,   

道德经说,上德不德。是一种至上的,透明似无而实际存在的德。

就拿风雨来讲。是否有德,你说他有德,他无度破坏着人民的安危,德之安在?你说他无德,丰收之望,润芝之恩,全在于他是否来的及时。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11
所以无有同源,同名,浑圆于无极。  这个无,就是绝圣去智的理根。

圣人和风雨同般。风雨不可阻挡,圣人又怎可断绝呢?

所以绝圣却智,是去掉世俗的常道,而非常之。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14
孔子所求的,与老子同日。    绝圣去智之上德,是他的心传之物。

孔子的圣人之喻是后来才有的。可以这样,正是因绝圣去智,修得齐正,所以才会出现像法华力士孔子这样的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14
绝学无忧,   就是此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16
老子与孔子虽有互相生克之嫌,然而却绝没有互相为仇之思。

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阴阳平和才是中国之道。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25
绝学无忧,仿佛怀中把握着风雨的命脉。

及时而有效的,或恩或威,就是独立(块然独以其形立)之本经。

能够将之天理融于怀中,就是与怀中阴阳通融浑圆。    福祸在于把握,恩威在于科用。只要及时,有效。福祸就不能左右人的生死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27
常之于众朴,就是心事握其一。得其枢一。则得其通达。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29
以身观身,以天下观天下。就是一个最好的修为谋略。

身乡,天下,世界,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是何等的修齐治平之上法?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30
无为在于此,修身,在于观身,修乡在于观乡。前后相随,古今相通。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31
这就是足不出门,却可以知天下之无为根源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32
你了解自己吗,你了解自己,就了解了这个世界。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2:36
多言数穷,所谓有所破者,如破己之身。所以我所言不免过多。但我不会去浑圆之外乱说。所以知我罪我全在上师之恩德。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4-25 12:44
说得好,孔子和老子同为圣人,但教化方式不同,政治主张不同,所以无法沟通走在一起。
无论读谁的解读,都不是太受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关键看读者持什么眼光,需要得到什么,因而解法不同,在下以为没有标准,看你推崇什么。历来的大家解读,没有不牵强穿凿附会的,书是好书,可以指导修炼、做人、治国,一书多用,也是好事!理论上的事说不清楚,还是一个“静”解得好。
读书,就是自己悟道,修道,证道,所以我不苟同,不盲从,更不媚俗,自己修证到哪里就是哪里,但是这条路很长。
作者: 我本啸月    时间: 2014-4-25 13:14
长命 发表于 2014-4-25 12:03
这本书的机理根源,来源于内功修为,由个修而齐外,由齐而治平。这与孔子是不谋而合的。

而圣人这个词, ...

在《老子》中原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意思是:要使老百姓始终保持心思平静、没有私欲邪念的状态;还要让他们知道不敢胡作非为,不会去做伤天害理、伤风败俗的事。这样,社会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了。文字改动以后,特别是把“弗为”改成了“无为”,意思就变成: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作主张,依照“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与前段相同,文中的“声人”二字被改为“圣人”后,不但是混淆了“声人”与“圣人”的身份区别,而且把《老子》中告诫“声人”的话,转而变成是塑造抽象化“圣人”形象的言词。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本章《道德经》中的“圣人”二字,《老子》原文为“声人”。“圣人”与“声人”,在《老子》原文中的使用是有本质区别的。“圣人”指的是受人尊崇的历代圣贤,是品德完美的人;“声人”指的则是以传播圣贤思想为己任的讲学老师,犹如现代各政治团体的意识形态工作者。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24
我本啸月 发表于 2014-4-25 13:14
在《老子》中原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意思是:要使老百姓始终保 ...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0
何谓圣人?   天下之导师。
何谓声人,民声之声长
天下者,万民。声人圣人,是没有分别的。

孔子原为何人?讲师。   老子之学若不声音于书面,表章于世间,何以知其道?
所以,声人,圣人。是没有分别的。
讲师所讲是何人所物?   圣人之物。  声人之治孝谁为先,圣人为先。
所以声人,原来即是圣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2
圣人之初者,原是老师。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3
若按君解,声人原是圣人之导师。辈长于圣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4
此经与别经不同处,原义本是浑圆

声人圣人。无有分别,若叫个分别,便是我本兄所论之分别。  事实上,圣人不是神,圣人之本身原义就是老师。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5
能叫圣人的老师,就是天下第一人长。他的本身还是老师。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37
声人之治,就是圣人之治,我本兄所论不错,声人是代教之良师。然而天下圣人原来皆是师长,代慧声之人长,又叫声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41
道原本不叫道,他无本无名,无形。无有相色。   即叫个名字,便似乎少了什么。  大,道,  显然皆不能圆浑其整。

所以无,即有其名,便是有。   浑圆所极,无有,是一切之父母。

所以声人圣人。同名,同源。同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41
声人,原本就是圣人之初身。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49
老子之章,平等而浑圆。孔之章,有阶级而无高远。所以他们都是平等论者。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让人啼笑皆非,原本就是平等无阶级的真理,行于世间却成了阶级封建的囚长。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51
这个事实早先有,再在有,将来还会有,平等论永远是圣人心中所传。然而即有形名声色,便少了去。偏远以至不可回挽。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53
父母是父母,君长是君长,然而一家亲者,是天下之所望。
然而圣人之治若天地之蒙罩。何时不带给万物以无穷之灾。又何时不给予万物之恩爱。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56
所以,老子之无为,并不是出世论,也不是入世论,他是足于天地之边际的一道网。叫天网。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58
老子之无为所以为万世所推崇,是因为他虽然淡无一物,却其用无穷,虽然无有形名,却张而不遗。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4:59
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无有,有无,形影圣人者,声名其前,浑真其后。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5:00
圣人是孔子,然而老子与其形带影,影随形,无有一刻相离间。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5:01
这是老子的主张,也同时成全了孔子。阴阳抱于一身,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怠。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5:03
何人能如此周全,唯老师孔德之容。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4-4-25 15:04
虚极静笃,万物归焉。
作者: 满山红叶时    时间: 2014-4-28 15:55
以自然规律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作者: 无畏    时间: 2014-4-28 20:34
问鼎 发表于 2014-4-25 01:10
我呢因在外打功,好几年都没碰道德经了,但对你的有些理解还是觉的较局限性,首先要有一个认识,如果要无 ...

             问鼎的论点有真见地。支持!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