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重要问题:关于头顶悬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6 12:54
标题: 重要问题:关于头顶悬及其他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6 13:26 编辑
中国武术,特别是内家拳,都一致地特别强调头顶悬。且在养生与技击的练法上没有强调区别(除薄家骢先生外:技击桩和养生桩的要求不一样。技击桩是吊在颈后,养生桩是吊在头顶。技击桩脖子下要想着夹一个乒乓球,养生桩没有这些要求)下面这篇文章,与薄家聪先生的看法一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且有形意拳典籍的支持。我认为凡是牵扯到练动功的,包括平时练鹤步、试力、五行功的,特别是对技击有兴趣的功友,十分有必要看看这篇文章。
本人通过多年对大成拳学习、锻炼、探索与研究,发现大成拳中有很多不足和错误,其中有心理方面的,有生理方面的,有理论方面的,也有教学方法方面的等等,在此不能用一篇文章全部解释清楚。现将对练习者影响深,危害大的三大错误列出,供同道参考。
第一,在传统拳论中,对头的作用看得特别重要,要求“头顶悬”,在行拳时精神才能饱满,周身才能轻灵。而大成拳以及绝大多数的拳种都认为“头顶悬”就是百会上领。王芗斋老先生在桩功与四形中谈第二层境界时,认为大石压顶之感乃项直顶竖之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们知道,百会下面紧贴着大脑,如果以百会为力点,势必要以下颌内收且上顶的力量来完成百会穴的上领。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下颌的上顶之力正好空过大脑,经常练功,势必造成大脑经常受到力的向上冲击,使大脑上部受压好像有大石压顶之感。凡出现过这种感觉的人都知道此感觉很不舒服。本人出现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感和莫明其妙的烦躁感。特别是发力时,冲击大脑的力量更大,造成头晕脑胀,时间久了对大脑的危害极大(注:该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其师傅孔庆海晚年患脑瘤恐与长期头顶悬不无关系)。
既然百会上领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如何做才能既保证“头顶悬”而又不损害身体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枕骨处上领,也就是形意拳内功经中所说:“上提玉楼,提玉楼者,耳后高骨也”。读者不妨一试,只要此处一领,头顶自悬,大脑不受力,非常清醒且精神饱满,并且下颌自收有藏喉之功,感觉身体轻灵,步法骄健。
提问:从上文看,作者不反对“头顶悬”,反对的是以“百会为力点”做“头顶悬”。那么,王芗斋先生认为“大石压顶之感乃项直顶竖之功”说的就是“以百会为力点”做“头项悬”么?如果是,希望能进一步提供王芗斋的有关言行加以证明。
第二,发声可以称为大成拳的绝学,由于这种独特的声由内转功夫,发声时气不外出,不但能直接震撼对手,更重要的是对提高功力很有帮助。正是由于过于追求这种技击上的优势,才造成养生的极大错误。
我们知道,由于发声时气不外出,造成胸腔内的压力明显增强,使心脏所受的压力明显加大,久而久之,必将对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发声既能增加功力,又对心脏有损害,那么我们如何来对待发声呢?其实这是一个怎样掌握发声“度”的问题。我认为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在学习阶段练习发声,掌握后平时少发声甚至不发声;二是年轻时练习发声,到一定年龄,特别是进入老年时要少发声甚至不发声;三是改变发声的字音,使之变成声气并发,减小胸腔对心脏的压力,如发太极拳中“哼哈嗨”等声音。总之,我们练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不能为了过分追求技击的功力,而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作者: 我本啸月 时间: 2014-5-6 13:21
功力不高,评论部了,先学习下!
作者: 满山红叶时 时间: 2014-5-6 13:27
感觉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
作者: 广阔的长江 时间: 2014-5-6 14:37
本帖最后由 广阔的长江 于 2014-5-6 14:42 编辑
我是喜欢从武术的方向看一个功法的对不对,对于浑圆功,也是因为它出功夫才相信它。
关于头顶悬,我曾经长期思考、比较、体验过,尤其是快速的推手,直到变成散手的过程中体会头顶悬的概念,感觉应当是自然而然的意念拎起全体,不是故意的用意念上顶,那就违反了自然的原则,而且在对打过程中,极其惊险,不可能分心去上顶,只能是自然而然的出现头顶悬的感觉。而且不可能头上昂,因为敌人在你的前面,你不可能眼朝上看,更不可能眼向下看,只能是平看,才能笼罩对方全身。这是前一段时间的感觉。
最近站桩时间多了一点,有一天忽然想到这个问题,感觉头顶悬应当是气足自然直,就像气球,打了气自然向上飞。人也是这样,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男男女女,凡是有病的,都是气息疲弱,低眉顺眼,弯腰驼背,总是缺少一种向上挺拔的劲道。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6 15:49
末学站桩前患严重颈椎病,心脏神经受压,哪怕风吹草动也是胆战心惊,站在二楼也不行,好像楼板要垮塌,打雷时最害怕,突然一下吓得惊叫,面部变色。头晕得厉害,严重时大脑空白导致摔倒!
所以顶百会真的不舒服,只好顶低些,就是顶第一节颈椎(椎骨和枕骨结合处,似有细线上提),几年来至今感觉很好!
现在健康状况很不错,准备练试力。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6 15:50
我是病人,只能这样,不知是否正确?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6 17:19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6 17:36 编辑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5-6 15:49 
末学站桩前患严重颈椎病,心脏神经受压,哪怕风吹草动也是胆战心惊,站在二楼也不行,好像楼板要垮塌,打雷 ...
修真兄和我的办法一样啊。我平时做面壁起立和走鹤步时,也是意念颈椎第一节,不太敢按照规矩头顶悬。因我几次站桩时,可能太过注意头部,气血上涌,眩晕几欲呕吐。但一般站养生桩头顶悬还是没有问题的。看了这篇文章,我走鹤步改为意念枕骨,也很好。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6 17:33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6 17:54 编辑
广阔的长江 发表于 2014-5-6 14:37 
我是喜欢从武术的方向看一个功法的对不对,对于浑圆功,也是因为它出功夫才相信它。
关于头顶悬,我曾经长 ...
这个作者还有一篇文章找不到了。说的是他师傅孔庆海先生还有一些意拳前辈患脑病及心脏病,可能与头顶悬和闭气发声有关。头顶悬的作用应该是精神上提,但是初学者往往过犹不及,像我就是这样,弄得气血上涌。站养生桩时还好,如果练动功,尤其是发力练习,长期以往,其预后还是有前车可鉴的。
精神上提,在打斗中很重要。我看散打,一看选手没有精神上提,准猜他输。
请大家看两个视屏,都是形意拳实战的。第一个就好精神上提,身体非常灵活。第二个视屏那个光头,光注意重心稳固了,没有精神上提,身体移动笨拙得很。
1.http://v.ku6.com/show/07ts8RiugPWB4_7C4Ctiew...html?from=my
2.http://www.tangdou.com/v47/dANYNENjwDxDwQ2.html
希望高手也谈谈看法和经验,别静听我们这些还没入门的人瞎吵吵。
作者: 松花江 时间: 2014-5-6 23:19
呵呵,对于头顶悬的部位,颈后枕骨处、百汇处,还有头前额处,都是正确的。没有对与错。这是在训练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头顶悬时,身体的松紧状态,也即身体的松紧、紧松程度,是靠“头顶悬”来控制的。或者说,“头顶悬"是调整身体前后、左右、上下肌肉、骨骼关节松紧的关键。这也是”把握阴阳“的训练阶段的训练方法。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7 09:01
呵呵,谢谢师兄,受教了!
作者: 南北木桩 时间: 2014-5-7 15:30
我的感觉是头顶悬是在站桩时,双腿蹬直后膝盖微微放松,重心稍稍前移后,由足部向上通过后腿部、臀腰部、脊柱等传到头顶的一种力,有头上顶之意,但要保持后脖颈不僵硬的一种状态。如果老去做头顶悬而无从下到上的一种力做基础,容易造成脖子僵硬头痛。所以说要有头顶悬之意,而无头顶悬之实。个人感觉而已,大家多多交流。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5-7 16:54
老兄,不要在这上面纠结了。用虚、用空、用无,我在那里站桩,竟然越站越轻松,有时身体都有飘起来的感觉。
桩架是硬件是王老师的,软件是《道德经》上的。
作者: 陈三原 时间: 2014-5-7 21:35
头悬顶是一种势,即以下颌内收造成颈椎向上拉申的趋势,仿佛头顶发心部位(其实就是颈椎向上的沿线)有一种被上提起的感觉,而不必去意念守住那里,主要为了配合尾椎下拉,腰椎后靠,形成人体的弓紧状态,练时放松,用时瞬间紧张发力。虎扑最明显。(个人见解,供大家参考)。
作者: 弱不禁风 时间: 2014-5-7 22:23
当人向后靠时,头玉枕会放松,下颌内收发紧,当人向前倾时,前额会放松,颈椎会发紧,这是自然的本能.在尾椎下拉的配合下,调节头部最放松舒服的状态.我的个人观.
作者: 松花江 时间: 2014-5-7 22:41
松花江 发表于 2014-5-6 23:19 
呵呵,对于头顶悬的部位,颈后枕骨处、百汇处,还有头前额处,都是正确的。没有对与错。这是在训练的不同阶 ...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头顶悬,含有二种意境,第一,是头带领身体有向上“顶”、“支撑”的意思;第二,头有“悬”、“挂”的意思。这二种意境是炼求身体整体上下弹性之力的根本。久炼之,可以使身体出现弹性力。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多人都是注意“顶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悬挂”之力的训练,这是很不正确的。二者不可偏废。若有偏废,即是错误。
作者: 弱不禁风 时间: 2014-5-7 23:10
松花江 发表于 2014-5-7 22:41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头顶悬,含有二种意境,第一,是头带领身体有向上“顶”、“支撑”的意思;第二,头 ...
呵呵.
作者: 松花江 时间: 2014-5-7 23:16
弱不禁风 发表于 2014-5-7 23:10 
呵呵.
以上是个人之见,错误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 我本啸月 时间: 2014-5-8 11:03
松花江 发表于 2014-5-7 22:41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头顶悬,含有二种意境,第一,是头带领身体有向上“顶”、“支撑”的意思;第二,头 ...
谢谢师兄提醒,
作者: 周龙 时间: 2014-5-8 1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江南静侠 时间: 2014-5-8 18:10
学习了!五八兄的钻研精神令人敬佩!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9 16:36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9 16:40 编辑
各位师兄说的很有道理,受教啦。谢谢。
不过我觉得各位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练动功、特别是发力,头顶悬(无论悬得正确与否)的危害性。无论从理论上和感觉上,我觉得那篇文章的作者对于头顶悬的批评是对的。其提出的改进方法(枕骨悬)也是有典籍依据(上提玉楼)且操作不难。本人经过实践确认与头顶悬的作用是一样的。这既能避免弊端又不失头顶悬之要义,我等又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