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开武馆师傅的无奈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4 19:15
标题: 开武馆师傅的无奈选择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4 19:51 编辑
意拳的动作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刚才看了一个张广玉的教学视频,又联想到以前自己学一段意拳的经历,感到这实在是开武馆师傅的无奈。一般学生都以为招式绝招越多套路越多高夫越高。为了让学生感兴趣、为了让学生觉得学费没有白交,武馆师傅总是尽量地展示和教授学生招式。
1996年初我曾在姚承光老师的武馆(当时就在露天的公园里)学习了一个月(是他的一个徒弟负责教学,我只见过姚老师两面)在第二天就开始教试力,后来又教技击桩,动作着实教了不少。不过说实在的学了一个月,手都没热。不明白教那些动作有啥用?我看过姚老师的一些视频,姚老师现在教学还是这个路数。
张广玉也是这个路数,大家可以看个张广玉教蛇形视频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995c90102euid.html。我估计左数第五个人学站桩不到三天,桩型已经走得没样了;06:13开始,张手把手地教第五个人蛇形,我看了觉得又可笑又可怜。可笑的是那人实在是太笨了;可怜的是张广玉,为了对得起学生的学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可幸的是我最后选择了浑圆功。浑圆功到目前为止,极少商业氛围。绝没有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教学生过多的招式。在11年十期强化班时,老师连鹤步开始都不让教,说没有站出气感来这些东西都没用。
老师在浑圆武学里说过:“站桩功是高级的,先天的是高级的,后天的是中级的和低级的东西,只要把站桩和五行功练好,可以出高级工夫。学三年啊,才学了个五行功,为了满足一般人的心理需要,于是又教了五种操拳和五种步法,其实那都是低级的。练的越多,招数越多越不管用,练少不练多,练慢不练快”。
王师爷也最反对招式,他说过,功成之后,聪明者于那些拳法步法甚至能不学而会。当初他也是羡慕师兄弟们的招式,偷偷滴学。郭师祖知道后狠狠滴训了师爷,说放着玉皇大帝你不拜,却去拜小鬼。师爷自此才专心地站桩。
老师也有类似的经历(参见《我所认识的武林高手》)。所以老师说:有意练功,无意功成。我觉得在没有三通、基本排除完病气之前,还是少动为好,最多练个五行功就行了,千万不要羡慕别家的招式多。那些武馆师傅未必不知道这些道理,这只是他们在经济压力面前无奈的选择(不然的话学生都跑了)。
作者: 徽州居士 时间: 2014-5-15 06:40
无奈的无奈!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4-5-15 07:14
武功的招式真的是花架子,因为那都是在消耗。打人不要什么招式,只要站出了能量,就如王老师说的:打人如挂画。
王老师的五行功,不过是用力、发力的引子,最根本的是能量。
作者: 满山红叶时 时间: 2014-5-15 08:32
看了“开武馆师傅的无奈”真是感触很深,9分36秒的“张氏意拳教学短片”发人深思。我在想,一个再好的大师,一个再好的功法,一旦于金钱和利益挂上钓,恐怕24K 99.99纯度的黄金也会变色。“开武馆师傅的无奈”,这篇杰作真的可以教育和启发不少人。
作者: 与道同行(山东) 时间: 2014-5-15 09:17
深受启发,看来不能羡慕招式。目前,专心练好站桩,最多再学学五行功就行了。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15 09:38
同意支持棍兄的观点!但末学补充一下:
在浑圆功的初级、中级高段,实战中招式还是需要的。平常说没有招式,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讲花架子,不过实战的招式都不会是花架子,否则输得一定惨不忍睹。
我们的试力,五形,都是招式,譬如虎扑就可以破对手的间架,或者中途拦截对方的出手;猴形可以用来螺旋后击或侧击。当然,炮拳崩拳等五种操拳,更讲究得势得力时发出的超级打击力,这种得势得力的方法方式,人人大体一致,因为人的身体肌肉骨架都一样,差别是有的,表现是我们得势得力时的外形动作有细小的不同,体内肌肉骨骼筋腱的运动虽看不见,但差别更大。我们学试力发力,得势得力了,就可以运用于实战,但你击败对手时的形体外在表现、甚至动作,一定大体相同,如芗老总是喜欢用手腕挂住对手,然后找准对手的受力点,一转腕将对方抖飞。这可以叫一个招式,或许可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得势得力的姿势相当重要,个人的发力姿势几乎不变,这就是固定的招式。
末学说上面的话,希望大家重视自己得势得力时的形体运动姿势,实战就是发挥这个姿势的效果,强调一下,功力是基础。
如果你的功力足够强大,可以跟老师差不多,用目力就可以击倒对手,则另当别论。
作者: 周龙 时间: 2014-5-15 10: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5 12:14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5 13:08 编辑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5-15 09:38 
同意支持棍兄的观点!但末学补充一下:
在浑圆功的初级、中级高段,实战中招式还是需要的。平常说没有 ...
同意。咱哥俩的观点不矛盾,我只是没有就此深入罢了。
另外感谢您的回复。我由此发现了我帖子中的不妥之处:后面所举的两个师祖、师父例子与我想说明的问题不太符合。
我的帖子主要目的是想说明,武馆师傅的教学程序不对。但我所举例子给人印象是不需要招式。再如我说“教这些招式有啥用?”,其实是想说,在没有得气之前,练这些没用。
但招式多了没有用这话我还是坚持的,师祖,师爷,老师说过不止一次这类话。
其实大多数意拳人在习练意拳之前,都练过别的功夫,但真正用时就是一个虎扑。师祖、师爷、师父都是这样。
我觉得最理想的练功路子是像您的儿子那样:小时先练几年少林拳,最好再大时练几年三大内家拳,这些可以练反应、意识、筋骨。三十岁之后再习练意拳。意拳和浑圆功有成就者大都走的是此路子。
修炼浑圆功之前需不需要练其他功法,这事徐师兄还与林星老师起过争论,林星老师是与我的观点相同。徐师兄举了浑圆猫等的例子,说明可以不练别的功夫只练浑圆功照样可以出高功。其实两者都没错,只是侧重点不同。但不能不承认,练过其他功法,进入状态要快些。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作者: 周龙 时间: 2014-5-15 1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5 13:19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5 13:22 编辑
周龙 发表于 2014-5-15 13:15 
武馆教学不能死板,如果开始只练站桩,估计年轻人都跑光了。
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两个无奈之一:“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的无奈。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15 13:19
五八银棍 发表于 2014-5-15 12:14 
同意。咱哥俩的观点不矛盾,我只是没有就此深入罢了。
另外感谢您的回复。我由此发现了我帖子中的不妥 ...
棍兄说得好,鼓掌!末学也是先练其他武功,因此肌肉骨骼与常人不同,求功的心念也不同。无疑这是优势,可以说,有基础的人站桩只需功力;没基础的人还得从零开始,换思想,换骨头、换肌肉,可能会慢一点。但是从小开始站桩是极具优势的,反之也对。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5 13:44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5 14:00 编辑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5-15 13:19 
棍兄说得好,鼓掌!末学也是先练其他武功,因此肌肉骨骼与常人不同,求功的心念也不同。无疑这是优势,可 ...
您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首先是看您照片就感觉有一股武人不凡的气势。再者您文章提到在山庄早上大家一起练五行功,您却躲在一边不练。我当时就在想:您的见识高啊!一般人的想法都是唯恐少学一点。
关于小孩站桩老师专门说过:“10岁以内的小孩每日站2小时均可,。。。但会将体内气血调动起来,不安静”。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到,小孩站桩,可能会影响到身高。再者小孩宜(爱)动不宜(爱)静,我没有经验,感觉起码要在15、6岁之后比较合适吧。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15 14:03
五八银棍 发表于 2014-5-15 13:44 
您确实有些与众不同。首先是看您照片就感觉有一股武人不凡的气势,再者您文章提到在山庄早上大家一起练五 ...
谢谢师兄谬赞!
末学以为十五六岁开始练功确实最妙,因为古人也说“男儿十五立父志”,其中包含的意思很广,第一能意识到力量,第二有雄心斗志,第三智力接近成年人。这些优势的基础是精元初成,阳气蓬勃,所以我儿子学武功,也是十五六岁去的少林寺。当时的想法是锻炼一下肌肉和骨头。
现在表面看来単瘦,但骨头不小,筋腱肌肉也结实,应该符合练内家拳的要求。在山庄进步很大,他自己说经得住常人的击打了,不知真假,没检验。
作者: 周龙 时间: 2014-5-15 14: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15 15:57
难怪师兄功力深厚,学养丰富。赞叹不已,羡慕不已
作者: 浑圆修真 时间: 2014-5-15 16:12
周龙 发表于 2014-5-15 10:55 
很有见地,表示赞同!!
您的表扬可不容易呀,收着了,哈哈,谢谢!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5 17:27
那篇说站桩可能影响小孩身高的文章我找到啦。
原话是:
“十多岁正长身体,身高低于175的男孩子也不用着急站桩,站桩会使身体达到先天最自然的平衡,可能身高无法达到男孩子自身期望的180以上,现在小孩子都是被不洁食物催高的,家长们自己权衡利弊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e7cb7b0101fhq1.html
作者: 幸运熊 时间: 2014-5-15 21:36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被不洁食物催高的,可有证据?
小孩子站桩可能影响身高,谁作过统计?
作者: 五八银棍 时间: 2014-5-17 20:41
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7 20:50 编辑
我摘录一段林星老师对此的看法:
内功的形成,是一种积蓄过程。任何内家拳都要靠静式桩训练。但是,内功修炼太需要时间,而一个普通人今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站桩学习内功?因此,太多的武馆、武校,都以“短、平、快”为诱饵,让一般人去学习实用击技术,如拳击,如现代散打,如一些擒拿格斗术等。这些技击术,确实有效。练习半年、一年、两三年,就可以对付一般人的两三个。如果,两个对武术一点都不会的人,一人去学习现代散打(或拳击)两三年,一人去学习内功两三年,两人相互竞技,后者很可能会输给前者。这就逼着当今不少意拳武馆压缩站桩时间,增加技击时间,甚至加多少“腿”、多少“拳”来招徕学习者;有不少意拳武馆干脆象征性地站一下桩,主要教整体发力等一般武术常识。这样,学生都有了现实的“收获”,而意拳则慢慢变味了——意拳中的“意”少了,“拳”多了。。。
由于站桩时间的延长,就涉及到习练者能否坚持的问题,自然也就涉及到克服浮躁、修性深入的“修道”内容。意拳门前辈也讲佛讲道、讲修性修命,但远远没有王安平强调得这么深、这么多。修性为修命,修命促修性,性命双修。这在当今社会某些意拳武馆的教学上已经不可想象。
关于技术层面的内容,王安平先生将技击桩锁定为两三个,将步法锁定为几种。其中,最有创意的是他归纳总结出来的“五形功”。一般习练者开始并不知道“五形功”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对它的训练。但是,凡是有实战经验的人,稍稍琢磨,就会明白它的奇妙无比。而这些技巧,完全建立在浑圆养生桩的基础上。比如,挣力(或矛盾力)的形成,有了内力就好训练;没有功力,就容易练成一般的整体发力。一言蔽之,浑圆内功既讲“意”,也讲“拳”,更侧重于前者。
王芗斋先生当年的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他们一经点拨,刻苦练习,就点铁成金,虎生双翼。而今天的练习者大多武艺不深,甚至是白丁,所以光练技巧、加些实战,还是不足以成气候的。有位专家曾经说,像意拳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就会走向衰亡,一般练者可能既不会表演功夫,也不会真正的过硬的技击功夫。反之,对王安平提倡的浑圆内功,也要求内功修炼与实战练习二者兼之,缺一不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38f9a0100i41l.html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