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三季人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唵嘛呢叭咪吽
时间:
2014-8-22 21:29
标题:
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
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
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
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
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的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凭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
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
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
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
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
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
王师从70年代开始教学,先后培养出的实战高手,就我们知道的也能算出20人左右了吧?曾经有几个师兄用一两年的时间到处找人挑战,至今也未听说在哪吃了亏。(搜以前的电视台报导和武林、武魂杂志还能搜到。)
还是那句话:练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谁能强迫你,更没有谁愿意强迫你来练浑圆功!
老师已经77岁高龄了,你还想让他老人家戴上护具打个散打王让你看看?
有何选择是你的自由,自己不服气可以随时找浑圆门的师兄切磋!煽风点火的没有意思!踏踏实实练功,实实在在做人。
作者:
淡淡定
时间:
2014-8-22 21:48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作者:
幸运熊
时间:
2014-8-22 22:21
师兄这个故事引用很好!
作者:
庄德建
时间:
2014-8-22 22:51
本帖最后由 庄德建 于 2014-8-22 23:31 编辑
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
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起来,我以为孔子是遇到爱钻牛角尖的人,不屑与跟其争论呢,同时也笑这人愚痴。
再看下去才知道这个也不是绿蚱蜢的错啊,在蚱蜢的世界里确实没有冬季啊!
再看下去,才知道原来师兄是在笑我等愚痴啊!
站桩缘起,06年时,去拜访一个修道有小成的朋友,我问其现在在练什么拳,他说大成拳,我回来后想想他这么厉害了,怎么还在练拳呢?我就觉得这个是真东西,我就记下了,然后自己开始自学桩功,每天早上傻傻地在一座寺院门前的大樟树下站。有一次手表看错了,凌晨两点就起床骑车跑去站了,站着站着就纳闷这太阳今天怎么就不升起了呢,黑夜伸手不见五指的,也有点点怕。因为我喜欢听着和尚诵经边站桩,所以我一般都是在5点左右就站了,冬天那时也冷,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一个字,站。偶尔也有人会来打太极拳,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站,状态好的时候,也能进入到腹式呼吸的状态,心如止水的境界。这样寒来署往站了第一年吧!那时最难受的是呼吸,自己老是刻意去感受呼吸,呼吸不畅是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我知道了我身边的樟树啊,和别的树不一样,它是春天落叶,冬天长叶子。
后来10年与其说去山庄专门学习,倒不如是去散散心的。在那里半个月,和大家一起站,白天4小时,晚上1小时,站得脚后跟生疼,钻心的疼,脖子也疼,连续疼好几天,痛恻心菲。不过几天后都好了,有一次站着一晃就1个小时过去了。接连这两年一直都练,边明理边练进步有,但也不明显。至去年国庆山庄回来后进步很大,身体有了点抗击打的感觉,能感觉到“整”,用丹道的话说,有了点丹本。如今时也迷惑,时也明了,我看修这个东西都是如喝白开水,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我的体会是这个桩,刚开始没什么味道,甚至是苦的,就如茶一样是苦的,喝着喝着就出来香味,甜味。这时候就站桩就如喝茶,在那是细细品味。又如读道德经,刚开始看,也没什么意思,读了几年,看了几年,就看出味道来。今晚听徐主任说,站桩站得舒服还不算过关。看来我还没过关。我还得站下去。
三季人的故事很有意思,引得我写了这么多。谢谢楼上的师兄!
作者:
满山红叶时
时间:
2014-8-23 11:44
楼主辛苦了!三季人的故事的确引人入深,对不明事理的人争论胜败有何益呢?我也想起了一代文豪郑板桥先生的一个小故事:郑板桥在任州官时,收到其弟的一封告状信,信中说邻居做屋占了他家一尺多的土地面积,要求讨回公道。郑板桥得知后,速回其弟一信,曰:“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为何不见秦始皇。”深刻啊!
作者:
我本啸月
时间:
2014-8-23 12:10
还是师兄高明,我昨天费了半天口舌不如你这一个典故来的有力!
作者:
庄德建
时间:
2014-8-23 15:42
满山红叶时 发表于 2014-8-23 11:44
楼主辛苦了!三季人的故事的确引人入深,对不明事理的人争论胜败有何益呢?我也想起了一代文豪郑板桥 ...
我想起道德经云:圣人以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争之。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