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钟声歇灭烦恼 [打印本页]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6-5 23:59
标题: 钟声歇灭烦恼
          长期站桩的人,会不自觉地开发身体一些退化的功能,比如眼神能笼罩对手.鼻子的嗅觉异常灵敏,耳朵能听到极细微的声音.自巳拳击上身,震得房间嗡嗡响,有时能准确判断他人心里想什么.对于别人的病气也能测出来.这些所谓的神通人人俱有,但大多数人都会随着身体素质下降而退化消失.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些神通,那么就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带来烦恼.比如我们能听到别人背后说自已坏话,那么是非,分別心就会升起,嗔念一起,就易造业.还不如听不到的人开开心心.我在六楼家中站桩,现在就能听到二三搂的人在吐痰,我每次听到就不高兴,以前我也听不到.站桩时鸟叫也不舒服.自从看了楞严经中佛对阿难说钟声的开示,才明白这个道理.这段话我也是品味了好久才明白.佛敲钟,钟声响起,钟声渐渐歇灭,佛问阿难听到没有,阿难说听到了.佛反复地敲,反复地问.这段话吿诉众生,钟声是有生有灭的,而我们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如果说我们的闻性有生灭,那么要听钟声必须是要约好时间敲才能听到,否则就听不到.我们人的六根是由一根演化而成,都俱有不生不灭的功能.知道这些,我们站桩人就知道安于低下,外境的一切干扰有生有灭,我们自已的喜好不要参于进去,横加于身的一些逆缘,就当作消业障想,自已反而开心.由神通感知的一些人和事,知道不要乱发表见解.参于别人的因果,会给自已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因为神通不敌业力.当然要助人为乐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少说话多站桩,难得糊凃少烦恼.
作者: 无畏    时间: 2015-6-6 08:46
钟声是以一念代万念,如麻热胀。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36
人一静下来。这些敏感的事情就会反增了起来。此起而彼伏。

由静而至 浑沌(清明而觉)这也是一个过程。
比如师兄此时意味到静时的过份敏感问题。这就要在静的时候又要模糊一些一些的钟和态的一种进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40
看一下,静了,事情也不会少。所以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我们就在这世上生活。当我们试图躲到一个无人的境地去。我们又会发现他的不足。

静了,反而发现的事情多起来,敏感了许多。  所以这个时候的调合,就是一种进步。他且且的须要我们进一步来进行一个境界的地添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45
所谓的心学就是这样产生的。他们的现象,就是个发现上的一种圆满良思。在思想上的一种圆解过程。写出来,就成了篇。

比如听音乐。你听音乐的时候,你的心不能离开你的身体。否则他会感到一种不适应。这就是似听非听的境。
你听音乐,还要注意身体外面的感觉,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难受。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47
慢慢的不断的思悟,这种静的进境就会进步。他就是一个钟和态。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50
这种静的态度形成了各种学说。 其实很麻烦。他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个健康的心境是什么样的。

当一个人静下来时,问题也不会少,应感到高兴。因为静和动是相系的。

静的境界也是断进步的。达到一种理解万物态度是很了不起的。但又是人人都俱备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52
比如师兄所注意的这些东西,就是一种进阶的总结。他至少明确了哪里是须要注意的。
虽然有些东西并不科学。但能悟到适度。就很了不起了。

祝师兄安好。快乐健康。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55
静还要从容。  静的越深,越能发现从容是多么的重要。只有从容不迫。有一种身临绝境而不动容的安泰。这就是静的境界。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5:57
敏而不执。就是浑圆球本身的意义。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6:01
有时候,敏感了,思想就会随来,意识到和了。就是悟。不要免强这种觉悟。这种思想的出现至使我们心里踏实。
对所有的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一个思悟的过程。他也是静的境。他生出了以前的那么多门弟。都是这一个问题生发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6 16:02
这种现象叫心学。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6-7 07:34
长命 发表于 2015-6-6 16:02
这种现象叫心学。

       敏而不执,说的好.站桩有时就要不时反省自我错误的执着,才能提高.谢射长命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19:44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6-7 07:34
敏而不执,说的好.站桩有时就要不时反省自我错误的执着,才能提高.谢射长命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

在反省的过程中。往往有时会因知错而变得心情更难平。这是闻声动气根源。

理至而心安。心安是理至的根源。凡事能明白  道法自然。就会有一种坦然伴随。

比如听人说话。在意识到了这个之后。是否有意的听一下他在说什么?如果是有意识的,就不防听听。不听反会因得不到信息而失意。  
     每当听人议论,先明确是听还是不听。不听的。就含乎过去,无论他说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偶能听到动心之语,不防拿过来  这样也心安。
           闻声动气。是因为心先有嗔。要查式子是否得力而正舒。桩功无论提挈与否,只要得力而舒正。心就安。神就清。 嗔念自息。
      闻声动气是因心式所执。
然而形意必有所执方叫练功。这个练功就是练得得力而安心。式子没有得力感 就是失神的过程。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19:48
站桩如闻窗外雨是什么意思。明明听了雨声就不耐烦,却反而要如闻窗外雨。
这就是五官是觉明假借之窗。如闻窗外雨。就是身外一切动象皆是静之根源。
嗔,是心动。心动源于式约不当。式约安正了。心情自然爽。凡事都能看得开。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19:53
如果真窗外有声,反而不用假借。只须静下去。雨声不歇,何来安宁?   修的是心歇。心能转物。心外无理。外间的一切都是静的因素。
练到一定程度,还要假借浑身如水荡。这是一种庄子的任逍遥意境。离水源近了心里就不好受,反而要假借他。就是不能离开他。
练功还要喝水。水是生命之根。但练功却要身离而心不离。你的离不开,上善若水,我们不假借。身上的感触就是水。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19:57
一切动静。皆是菩提。烦恼是安心的种子。动静。动静。无动不静,无静不动。
真正的道是不能离开生活的。道,就是生活。生活二字的源泉,就是生活。

动心而又忍性。心能常静,是理之周,理常思圆。而能心安。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19:58
长命 发表于 2015-6-7 19:57
一切动静。皆是菩提。烦恼是安心的种子。动静。动静。无动不静,无静不动。
真正的道是不能离开生活的。道 ...

一切动静。皆是菩提。烦恼是安心的种子。动静。动静。无动不静,无静不动。
真正的道是不能离开生活的。道,就是生活。生活二字的源泉,就是生活(道)。

动心而又忍性。心能常静,是理之周,理常思圆。而能心安。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03
心能静。是因心要常圆。心能静。是因要常闻有声。就是这个道理。静下来是为何?  为有所闻。
通,有耳通。有眼通。有心通。有肢通。

我闻声而怒,何来通理?  闻而闻日久反能通。通是为切切。  通之为何,观音至真。听得清,看得明。反而却要由听而不闻处来寻。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09
佛打钟而 问,听到没,听到了。这时怒了没,没有。但突然给一下,就会怒。钟声是通的根源,没有钟声就没有耳通。
有这个钟声。就是心的冶练。
先于清静处安抱式安神,神安心定。肾固了。反而要到有声处去  这就是生活禅。
  听,能听到至深。就是心听心。他反而要一种梦觉。大梦谁先觉,唯有我自知。谁先觉。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12
耳有耳骨。耳骨立则耳反听。心安其内,而能周其外。心不外游而能达之四方。耳也一样。耳听之于心。心听之于气。听不听,而能至观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15
心不能静。先至其定,定心安神而后能远。 静修就是这样样。
式约是必要的,提挈而得力。须要时间。禅要形意抟。抟能通。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19
观音,观音。就是看而不看,听之真。听而不闻视之明。  五官如五内。生机四起而静静靓靓。

身不离心,心不离神。五官于外神安其内。观音之至真,清静之余。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20
清静是本根。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22
形意合,久而深。深则定,定则安,安能静。静观其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23
形意合,久而深。深则定,定则安,安能静。静观其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31
形和意抟一了。就是心静的过程。心静了。看的就远一些。听的就真一些。

可是一听就怒。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心不安。心动也理由。是因为理不明。理明了,心就常安。
比如听别人说话。如先做好思想。个说话声,反而变了桩功的假借。没有这个声儿,还就立不下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32
形和意抟一了。就是心静的过程。心静了。看的就远一些。听的就真一些。

可是一听就怒。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心不安。心动也理由。是因为理不明。理明了,心就常安。
比如听别人说话。如先做好思想。这个说话声,反而变了桩功的假借。没有这个声儿,还就立不下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7 20:34
长命 发表于 2015-6-7 20:32
形和意抟一了。就是心静的过程。心静了。看的就远一些。听的就真一些。

可是一听就怒。这是什么原因。这 ...

形和意抟一了。就是心静的过程。心静了。看的就远一些。听的就真一些。

可是一听就怒。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心不安。心动也有理由。是因为理不明。理明了,心就常安。所以一定要心静。任其自然一切常觉明,静心就会深
比如听别人说话。如先做好思想。这个说话声,反而变了桩功的假借。没有这个声儿,还就立不下去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40
举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跳舞。跳舞的人就是一个身心能一的天才。凡是跳的好的人。他的身心素质比别人要好很多。当然这也有先天因素的原因。

跳的过程中,即要身心合一。又要境随乐起。这就是 一个禅境    别看他是动的。他代表的是一种静。   叫静靓。

五形功也是舞    越跳越得意。就是在这个得意上。得意就是融入。这些人有一种合一的素质。或叫艺术细胞。
理解了这个,静的功夫就会增长。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42
悟静,是运动之静。静中之动。独立守神而能禅静。有鸣禅警钟的意思。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45
武舞,的本质就是把武功的精要身法融合。他是一个反复又反复。欢快又欢快的肌肉神经运动。这种欢快细化到意境里。

慢而神张。缓而意驰。行云流水。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47
能悟到身心合一的境。就会悟到禅静不动之动。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52
他们没有干扰吗?不是的。非得在乐器大作声中。非得在人世生活之中。

神安于思,思定于静。静生于慧。慧静卫身。而后生活才是一个修道者一生的修行。

静营经,经营器。而后器做于间。这是一个道的过程。

隐者若不是常常探出身来问一声好。我们怎么知道他是隐者?   隐者有隐者的苦。他们的内心述求是生活本身。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55
静因为有不静的因素,所以能促成静的成因。钟意于此。没有钟没有行。

起先之修,是环境要静。环境静。至身心合。身心合,内环健。定住了。就要观音于世间。这个观音的来由他原自一种科理的意义。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3:58
无有身心合,无有心意健。在人世间会有诸多夭折现象。事业,游戏。处世。为人。这些没有良好的身体态度。就会夭折。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01
然而一生都躲在一个绝对清静的环境中又怎样呢?    不行。大胆的说一声不行。

寺院的建立是在人的中央。道 观的建立。是人能想到的地方。一想那个寺清静而幽雅。这就是一个向往。

武者的至深境界。就是身心合。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03
没有哪个高僧不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他你怎么知道他是高僧呢?

道 是生活的引子。是对生活的科学探索。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06
这些地方没有人缘。又怎么能长久呢?

之所以清静 是因为有世间。没有世间清静也就没有了。

修清静。要先安内。内安而后能行。行到哪里。一行到哪里,长行到哪里?到人间啊。除了人间,还能到哪里呢。又有哪里比人间事更多呢。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09
武术院的深修和禅院是一样的。他须要静。这个静是因为有世间的事事非非。你可以一辈子住在这里。可是心还是会想到外面。
这是因为清静的产生,是因为声色。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11
对声色的悟  就是观音二字的科学源头。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16
观是观色,音是音声。观而音,音而观。声色绝尘。绝尘反而是第一盖。

所谓的修,是为什么呢,如果没有人间万世。修之为何?为成人。为生活。
仙是啥概念。还不是生活的快乐的人吗?  可是在我们的千百年进化史中,那些大仙们都意见重重。纷纷抗议。他不科学。
成了仙反而比人间还难过。宁可一死也要下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19
没有人间更全面的拥有。没有人间更完美的存在。这里是屎尿间。可是出去的人心却在这里面。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2
这是一个过程。从天门到玄户。他是相同的一个生命过程。上下相随。左右相依。前后相继。高低相俯。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4
也就是说,人间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一种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躲到无人烟的地方去。可是还是会写日记。又没人看,迟早会有人看的。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6
不是有人会来,就是终有一天他还要出去。这是一个隐者的归宿。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8
刚开始的时候,要绝对的清静。是因为气不定,神不安。心不宁经不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9
修的有了定静 就要一行。不得一行,还得长行。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29
修的有了定静 就要一行。不但一行,还得长行。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30
这个长行,并不是非得转遍世界。他主要是指生活本身。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32
这是心学的一个概念。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38
应这样讲,钟声息烦。声起而烦息何故?  钟声不起,烦恼不息。思想是不断的。

钟声不起的时候,这个心因为没有定住。所以才会烦。钟声一起,就意识到了心的不足之处。

一念即止。就是悟。悟到了,钟无论长短。粗细。都无动我心。是钟入心怀。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41
在音色未来时。这个心就己经没有在定静上。所以才会烦起不绝。如来如来。定而如。定静是一种如意。所以才会祥至。

比如我们生气。生气之初。必是心有不安。心有不安又触之于情况。就会生出事端。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48
持桩时,必是所抱不能得力而舒适。所以才会先有心动而后闻恶。

可以选在睡前半夜。(休息时间一定要充份)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50
假使因为持桩不能静。又盘腿。就更不济。那盘坐功夫若没有松软之基,也要一两个小时,他不比桩功好受。

并不是厚此薄彼。是因为道理一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51
先在绝对清静中,安住其式。后定其心。安心其志了。就可以无碍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6-8 14:57
我讲话象一个老婆婆。没完没了。还望浑圆球师兄不要笑话。
因为有一个合适的课题。就这一个课题做一个较大的理解。这是一种兴趣。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