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邪淫有六变十罪 [打印本页]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9-17 19:58
标题: 邪淫有六变十罪
         1.不自护身.2.不护妻子.3.不护眷属.4.以疑生恶.5.怨家得便.6.众苦所围.一.已有斯恶则废事业.二.末致之财不获.三.既获者消.四.宿储耗尽.
         佛典里常以无明喻父,贪爱喻母.二者和合而生我执,使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无有出期.虚云老和尚,常常对后人讲,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作者: 无畏    时间: 2015-9-18 08:38
炼精化气是成圣、邪淫流精是下流。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11:43
标题: 释迦(周解)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8 12:22 编辑

    邪淫  与正常的输入出 不同。邪淫即盈亏 恶损之数。所以邪淫才要不得。而且历数其罪。如淫朋友妻。有夫之妇。皆是奸邪之数。

再有,  邪与淫所代表的 是一个  过 字,这里面也包括即便是正常的夫妻生活也不可以 过  过而不及 是有道理的,道者,反之动。两相周转,极至极亏。 读书都书淫,意 有意淫。这些都是过甚之喻。屡屡如此,只会招损而无益。要说一点益也没有也不对。象摩登女郎  本是妓女。代表色盈  与阿难遇合,形成极损极至的反之动数。摩难至极 则成大佛  此即佛摩庄周之义。
    有大过者,生大悔意,成就往往至极。此即至极之恶 至极之善 善恶一念之间啊。 成了佛了,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由于能量非常,所以转念成罪 不是瞎话。
       大千世界 凡事 都可至邪淫二罪     如,工厂生产过剩 造成积压。变质 就算是钢铁的。你老卖不出去 他也变质。比如我上网时间过长,这也算。  
     道者,反之动    这个意即 阴阳  开合   佛魔  庄周之义,何为庄周,庄周即列囤   圆周易理。至极则反。至胜则亏。大喜大悲,大方无隅。  前后相继  长短相型。  
      有人说,即然有大过生大悔 那我就放心了。胡吃海喝。胡作非为,做到了到呗。你有本事你就这样。你不怕折腾你就这样。看看是心放正一些好受 还是瞎折腾好受。
      所以 凡事皆有定数。你早些悟了,也免受好几伦的苦  何必要自找苦吃呢?  但是这个世界由来都是 非常的。人们小时犯小错,长大了犯大错。重重不绝  警匪相克。 所以啊,善之字,虽简虽朴。但其乐至远。菜根虽苦,但其养无穷。

     在此要慎重指出 正常的夫妻生活是有科学道理的.  还有正常的生活规律 也是有道理的.   这个淫 是相反的意思,过头就招罪.
这个罪 首先是影响健康.
      比如  圆融兄昨天说.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很有道理,中庸是大道.  至虚极而无量.    虽然人间有互生互克的现象.但是圆融兄所说的这句话.并无恶意.  多言,就是多余的言语 这是旁人听来之结论, 他首先是一个意思,不须要那么大费周章.有时几个字即可明白.  多言  如 数之穷 而守中 则可以庄周 .  
      多言如多嘴,  在旁人不爱听的情况下,你说的是天书,也不会得到赞许.  所以多言数穷.数穷即是淫失之罪.  
      如我那时讲话连连不绝, 有人忍无可忍  评约,我们不是小孩子.  生活是人人的事情.大至情况我们都能了解. 而总是话语不绝,就是淫穷.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12:33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8 13:16 编辑

  孔丘(  无有) 约 明知不可为而为.  即知是过,还要强为.是因另有原因.    就是在明白周庄列文( 道理) 的情况下还要强为. 是因为至无为之大.   
    解一事,往往懂者少 而迷者众   当迦牟尼 讲经时,虽讲的门门是道,但还是懂者少,更有甚者,起身造反 当年之天竺佛国,虽盛茂多时,但灾难重重。佛祖寂后,佛国也萎了下去。
     你讲的东西不懂得人太多。而懂得人又太少。 能懂的人多 是因为太简朴   故意的简朴 是讲那些不懂得人的 而总是长期不断,自然也讨厌多多。

所以我虽不是佛祖 但当下社会 也鼓劢人有讲话的艺术。所以对 明不知不可为 这句话甚是理解。
这就是上德无为的意思。当然要说上德,归到我自格身上总有些笑掉人的牙的可能。 但是我们由以来所做大多事,大慨如此。凡事要全数尽人理解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上德无德   即知是罪 还要强为。是尊上德之道  而意不在害 在于大义。  
     楚留香这个人,有什么好赞扬的呢? 他就是盗拓的影子。长的极美。本事极高。却是大盗,叫盗帅。他之所以受人尊敬 是因为时代和背景不同。所做虽是盗淫之事。却能反身以正 成为侠客,你现在却不能去盗 是因为时代不同。所以凡事 要讲天时,地利  人和。你在这个和平年代去学盗拓 那就是罪   天时,地利  人和代表的是一个  就是持枢。   毛主席虽有过失 但其功至伟 人民爱戴 你在这个时候不尊重他老人家。那就是与人民为敌 就是这个道理。

    修道不能正常生活,这叫邪    说修道不聚媳妇,不生孩子了。也不吃肉了。这都是邪    你不成家立业。人人都象你,这世界都是千万年的老道老和尚 那不是个大麻烦了?
     孔仲尼 迦牟尼 是 一个意思  老子  就是阴阳。弄来弄去都是一家子。在地球上我们叫地球人。在宇宙人 我们叫宇宙人。所以叫三迁大千   

          时下,更有甚者,奸淫儿童少年。而且隶属教育部门。 但是象以上此类人 是人中禽兽。而且层出不穷。成了知识教授者,却做借此做禽兽的事。这样的人是注定不能被容忍的。这就是淫邪的最有力代表。教育是人生大计 老师 教授  都是学之师长。有了他们我们的文明才得以昌荣。所以正者无故。而淫邪却是天地不容!!!!!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13:46
长命 发表于 2015-9-18 12:33
孔丘(  无有) 约  明知不可为而为.  即知是过,还要强为.是因另有原因.    就是在明白周庄列文( 道理) 的情 ...

更正    明知不可为   更为   明知不可而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15:31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8 15:44 编辑

无明 为父   贪欲为母。意思就是说我们就生在这样的泥河之中。所以我们才有着不断的烦恼。 好人也会做错事。
把无明尊为父  其实很朴素的道理。无明 就是不知原因的烦恼,和内心的不安。无明之痛 有很多种类。因发时不知其来。所以为无明。
贪欲为母    更是有道理  无明为无。贪欲为有。这正合理的应正了 ,有无同源同出之正。贪欲是我们都有的事情。比如我自己。就是这样。懒散 总是如来,而正常的生活却须要点心力。后来我了解到,人大慨都有一样的过程。所以佛说的道理 是很有道理的。他和道儒所述一至。    并无二至。 比如我造楼。虽然事出有因,却也让人讨厌。虽然看文不须费多大劲,却让人心烦。
     所以造楼的毛病我在想办法纠正。
   无明 这个东西最是隐深。比如个性执着,和自性的不能周全这一点如果破了,将是一个很大的光明源。  我们人都会有无明之痛。他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相来形容。但是人人都会有。 比如胆心,生不如死的感觉。还有不能安静的度过每一天。虽然生活并没有风浪。而且什么都有。却好象什么都没有。这个现象很普遍。  
       德建兄反应的,那个工作不如意不想活着的事列,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感触。所以感触至深。有一些是因为性格的原因 才使得我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而且再加上社会的复杂,这就让我们痛不欲生了。
    无明 为父  就是说他很玩固。往往人就是在无明之痛上毁掉自己的一生。这种无明 往往由心理反应而出。
    我们可以逃脱这个社会,甚到是离开社会,可是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自我的牵绊。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无明的玩固性。
    许多大师的出家之源,就是破无明寻光明 而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学佛学道,也是这个源因。我们什么地方都找遍了,却还是去不了无明。这就是本性之灾。古说人性本善 也是对的。这是因为 人性是一个周庄  周易性质的东西。你要让认为他一尘不染也是错的。甚至可以说是误解。所以人在一生中所要做的事,就是持经达变(认识周庄,达到周易)
   比如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体质健全的人,象个老头子。当然这也包括我自己。我自己的心理并不那么健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敢于认识自我,这是认识社会,认识他人的第一要务。幸好我还懂得一些,不至于错的连边都找不到了。
    我们人不能完全的展现自我,除了一些可以找到的源因,更重要的是找不到 的源因。这就是无明。
   有很多人这一辈子不能如来,他自己其实十分的痛苦。你试过象要饭的一样走在大街上吗? 你以为他们乐无边。他们是渣子。其实他们往往是毁在无明上。找不到原因。这一辈子就这么消沉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20:00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8 20:59 编辑

     迦牟尼 管 无形之痛叫无明   壶丘子林之上师老子,说 无名    无明即无名 无名无形,可是却是巨之无量义。 佛生于无明之渊。道生于无名之玄。  所以也正也邪 说明 成就越大。力量越甚  而转反之能也越是直接。阴即阳。阳即阴  越来越玄乎 是因为其量甚伟  而至极则反的危险也越来越近。你成功了 不等一辈子都是成功的。刚刚得到的点就 片刻之间就可能一无所有。
    无名(无明) 这是所有出家人所要寻求的目标。无明不是烦恼吗,无名不是无量吗,可是为什么人出家却是为了他呢?  他也叫须菩提。 菩提即烦恼 烦恼即菩提  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最好的释迦(孔仲,一贯之枢)(又释义周解))
   能破无明即是得道,能透无名 即是悟空,悟能    所以 无名 无形  是为上智之源。阴阳玄同之洞  “孔明墨子” 尔。无明之源,即须弥山。不周山。又名黑洞  玄同墨子。(我众生所处之现实宇宙实为大黑洞尔,如人之身体般 人不过其中一点而己。所以洞外别有洞天。)
     壶丘与孔丘是否同代 且不去论。总之是一贯之虹 圆周几何尔。  即有无  阴阳  同源同出   无明(无名)即是壶丘一形。孔仲一容。  健康是什么呢。完美的健康之道是什么? 完全没有一点病的人这个世界有吗,不会有。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正如我们的知限一般 因为无知,才迫使我们断的去寻找学习。要达到知识的上限 就如同瞎子象一般,自以为得道了,实际上 只得着一角。   
     无明毁人。无名成人。无明和无名同是一物。所以又名无极    环环不己。有无周重。无明之痛,无名之火,最是隐深。人这一辈子最难就是破此一关。  破即成,失即得   所以无名无形,是为无量。
      诗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寻无名 却得无明。这才是人间常有的事,所以一切诸事,以枢自然之数 而只须孔明之亮   周游之远,也不过壶丘之丹尔。
   不是吗? 我们都借说 找幸福,求幸福。等到苦头吃尽了,我们也老了。幸福在哪呢。想须个葡萄却没有牙。所以无名虽巨,而无明不断。两者共得 而无分别的时候 源叫一休。一得  。 等你分别什么是痛苦和幸福的时候。幸福不知觉的转换成了烦恼,他让你无休止的求索下去一直到你生命的尽头。而悟真 却只是一个无分别。虽简 至朴,却是真真的难以做到。
   所以你要幸福,你得能吃苦。就算事有奇数,不用吃苦而得到些甜头,可是事态一变 就如同没有准备的羔羊一般 让你痛诉,还不如什么都没有的好。如是那样 我可以保持我优良的品质,至朴的力德。  
     无明无须断,无名无须求。如来此一生,
    一切自有定。 也就是说,你来了 就有不断的事情等着你。你没有心思再胡乱的想些什么。只须握住菩提的须子 你就可以如如不动。

    另外 再谈一下楚留香的问题,楚留香在他那个时代 叫盗帅,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 就是特种兵的师长。
     所以偶象问题有必要列庄其丘明(认清对象。不要盲目的推崇。有时盲目性会使一个人不知道要推崇什么 好的东西学不到,坏的里外透一身。想甩都甩不掉。学楚留香,人家的君子风没学到手。食不果盗东西的本事却是张手就来,那可就麻烦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8 21:02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8 21:26 编辑

   楚留香 所爱之女子无人不怨,无人不苦。所以时局不同,同情心没学到手。偷情的本事却信手粘来,可大大的要坏了楚大侠的名声了。
      
        世上即有盗拓楚留香  就有其无数的粉丝。所以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一下。不然的话  偶象变成了淫邪的根源。那就不是好事。现在看武打片也是这样。要看清。不要胡乱学。你执着一颗不正的心态,就算给你世上第一学问,在你的手里也会变成邪淫的根源,这可就不妙了。所以咱们都要好自为之才是。孔子说兢兢业业,不是没有道理。
        

       t015b03ea91cad7407f.jpg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9 11:21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9 11:41 编辑

       贪嗔痴  戒定慧。即无无明与无名。  无明 和无名 即有无同源。属于“墨子”即有了说明。这是修者 实践,论证。再实践。再论证的结果。  这两者,一象阴   二象阳   即菩提与烦恼。
    但是即叫无明  也有其妖奇之源。就是更大的隐深处,为人所不知。比如病患之灾。等等  这些都是没有根源 。谁又说修者不叫真呢?
他们有更大的痴病,那就是寻真理。  但天道至简。只须一个贪嗔痴 能破了 便是持定慧  再无有其它。若有其复,烦恼也相生不绝。
     佛祖 至终 也是贪嗔痴   为何他可以是无名呢而不叫无明呢?  是因为 他能不执而运。而常人却不能。悟道之后,坏的东西善加利用 即是菩提之根  不悟此道。烦恼不绝,没等到幸福来时,就己经力不从心了。这是世上常有的事。
    如同人的形和意一般   形意 就是贪嗔痴。而精神 则是持定慧   修道者 悟道之根源是善运 而不是相害   如法海缴蛇一般。人家白素贞一心只作好妖 他却不让。一个心思的认定了蛇就是蛇。结果把青白逼上绝路  。这下可好,你不让我好好的,我也不让你好好的,咱们全都 一起了账。那可是莫大的过失。
     烦恼和如来,是内心之事。也是身外之理。一个不能善运。结果人就不能安生。这是修者最大的不足之处。那法海与白素贞有何分别呢?人家一心作好人。他不让  搞到头把自己也搭进去。要寻根问祖,那青白二蛇二的来头可是息娲的影子。这一点法海没有认识到。就只认定了妖不能与人平。他自己也是息娲的后代。这一点他也没想过。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如人捕蛇。蛇长的特吓人,可是人没有想过,蛇更怕人的道理。所以 贪嗔痴只须善运 便是慧根。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9-19 13:26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9-19 14:21 编辑

贪嗔痴  就是 精气神。三宝之运作相生之累   人生来都有三邪 那么你就应知道。人也有三宝其内。同样 你认为自己不应活着。那么你就应知道你有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个东西虽然简单。却要须你花点力气来周寻。这个过程就叫生命。
    贪为精,嗔为气,对不对? 嗔所代表的是气性。但这个气是浊气。酒色财气所说之气也这个气。 痴就是神  痴就是精之神。一点错也没有。   
     贪无时不贪,不时不嗔,无时不痴  若无贪念 便不会有求生的欲望。所以以邪复正  就是万事都有复原之本能。坏人他的善根往往很重。是因为一时受挫,格了大筋 才转不过弯来。这就是隐形之是拙  人有百般灵巧,但总是有着更大的拙笨。
     见山不是山,山水不是水,再复来看,见山是山 见山水是水, 同样是山水。但他所伦与你的见识绝然不同。  
     如同解经一般  如当今解经。将其中两系互相对骂之嫌 一并道出。和尚骂道士,道士骂和尚。道士和和和尚又和起伙来骂书生。
   这些解论虽也是一经。但终归不能入正。山是山,水是水。同样的东西。你的用的是眼还是心。这个却十分的有讲究。
    如我们一般人也学那些解经一般,只去理会其中互克之道。便成了污烟浊气一发不可收拾,每见一文一眼就能看出彼者双方是否是在互相对骂。即然发现这个东西。那些其的东西你不会看见,你信不信?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你想什么他就有什么。如心里有鬼,怀弓蛇形的事情会跟你一辈子 让你无法真正的心安。其实搞了半天 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心识之作。
       互克之道,如阴如阳。他是自然的事情。但是我们千万要记得。阴阳还能平和。只有平和才是最终的见谛。如我们发现道经里面骂书生,佛经里面骂道士。这个根源就是争乱不休的引子。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同样那个山水。他在你心中是黑的。他在别人眼中是白的。但是他有没有变呢?他没有变。始终如故。 这个道理就是 佛道儒 花几百辈子都想说明的道理。本来很简约。却因事出非常,非得穷经百篇,终千百世。也不能尽清白于天下。
      所谓一个痴字,就是这样。一但清明于心。便如天下晴空一般。一切大白。
   如我们的历史一般,一般书生 回回先书上叫理。讲的头头是道。而没有书载的东西就一慨不能认可,这是不正确的。
   要讲这个认识的科学性,咱们中国可是老祖宗了   从那么久的年代开始,我们就知道,道可道,非常道。无是天地之父。有是万物之母,无有同源同出。一切都从无有处 点灯。这就是心识比五官的作用要大。其大无边。这就是之所以叫唯心的根本意义。你用五官感受的,和用心感受是不是一回事。
  关于用心的道理,世界上的文明有着一至性。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除了用五官 更重要的东西是升华到用心上来。
  
   佛管世界叫五浊恶世。这个东西 讲经者一定要先讲清楚才是。如红世俗尘。一概的恶俗。叫人出家作罢。这样也不好。
   尘世是恶世 同时他也是佛界,众生即诸佛。如烦恼与如来。无明与无名   尘土与荣华。这些都是人的父母。根源。
     佛儒道的认识是相同的。经里面所能全载的东西 非出 非入。他是中经。有人见到经中出世论,就认定庄子是出世家。有人见到庄子是入世论  就认定 庄子是入世家。但这是这都是不能全面的认识庄子。而庄子其论一概要复观的,是守中。守中即抱一。所以庄子约。得一 万事毕。一得 即道德  道德 即一行  一行  即善知识。三真一至。

      以厚黑观之,世界皆厚黑。以恶俗观之 世界皆恶俗。以善正观之 世界一切皆善正。 但是这些无论正与邪 都是是骄慢与偏见的根源。不能达观乐道,永远带着有色眼晴看这个其大边的世界。又怎么可以悟真呢? 这 就是痴的负面。旦内心重现光明 则一切自得。如如而不动。这就是 心的作用之大。心如元神。而形意为引。没有形意  神散精懈 一切无从谈起。什么世界大千。意识一旦消毁。一切将不再重现 就是这个意。因为意识毁了。人也就完了。人完了,还什么好说的呢。所以 约心而叫人。约形而密意。
      本能 即善运。 中庸是天道。如圆融兄 复我说。多言数穷。那是叫我简言概义 不如了吧,就守中。守中而圆周。
    那么多的言语。一行复一行。有什么用呢? 所以 如来(周易  完美,清靓 幸福)最后总结道。我啊,啥子话也没讲过。你要认为我讲过啥子话。那是谤我。
如来是什么。如来 即无分别。非人 非物。非识  非想    他又很朴素。  
道可道 非常道。就是这个意思。
    心理之健。切要安心。安心而能全形。这就是心物一体的科学观。自己的身体也是一物。而修身就是唯物啊。修身约心 就是辨证统一。统一约精神。精神永恒 而形物周复。
     
作者: 混沌    时间: 2016-3-23 14:03
精气神不老药。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3-25 10:00
混沌 发表于 2016-3-23 14:03
精气神不老药。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3-25 10:02
浑圆球 发表于 2016-3-25 10:00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色欲障道,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3-25 13:10
标题: 无有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5 14:02 编辑
浑圆球 发表于 2016-3-25 10:02
佛在四十二章经中说,色欲障道,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是的,佛有万佛,即万象,万色佛。凡过 或亏 皆为不及。过盈则为邪。

出家人守住玉身而自理身家好阴阳。是为一理,在世人守住健康。即守住一些健康之心铭。凡亏或邪者,都不是正道之列。

             要问守中,不过无不及 即是啊。
比如你在世上,你一光棍,就总有些头沉。  而去发修行之人 身边美女如云,除是练心。否则也不是正道。

万法仪于太极。而太仪生阴阳。在世 与出家,不可同论 而又能同论。是为五行之非常理。


殊途同归,是指 仪一于太阳。归其目的 是天行健而言。 仪出去 两二分,四分,六分,八分。八八六十四,如此倍数,则为无数。无数为阿僧祇。即圆周之无极数。亦生无数佛。无数佛,名无数如来佛。数学之佛。

数由一始,是为一行,一行生途象。形象又为一行。数学与形象,统为几何,几何者,无端 无端而又归于圆周。圆周仪输,则为律。

  佛有万佛,道有万道。为万艺术家。身家为舍利,舍利 又二分,四分。即果然獨立。
邪亦能成佛,因有教无类。

       认识了本源,则善德多一些,于天行健少一些阻碍。凡众生,无有相同者,无有一心者,无一象者,所以其间不平顿生,究其本源,人人我本善良。善良与善良不同容,其出于误解,出于心理之变化。而众生之行,无不执一善德,纵观历史却又分好坏,忠奸。此为心造。是心之不一,而产生行之不合。人之将死时,其言也善,为归心之善言。我之敌人在被我打败 或将我打败后,临死之时,亦称我为至友,知音,其若何? 因敌人者,舍利之二分。
    所以千百年,文明之光源,举一和谐。而永恒之。邪 亏,其能两合? 能。邪与亏能合 则正。
世界者,尘世。举尘为世,举世为界,合光同尘。解纷葆锐。

无论出家 在家,其无量者,如太阳  光兮而太兮。发光发热为其本质,而木土如寂 则为本源。无有其始,无有其发,无有始发,无有生机。亦为不德。何称太阳。

   正者,无术于表。邪者,数之繁多。因繁生邪。 因无生死。 折中而守一。
   
   正者无念,邪者多念,因邪者多咒于众生,而正者将心寄于太阳。其众生生死无常,为互相仇恨所至。其无咒而寄思于天理 则虽死无怨。
    正邪原本无分,因能互为救助,苦于互相仇恨,则为两亏之过失。 能将正邪无分,则正生。中庸,天下太平。

  四十二章经 即事实耳经。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3-31 06:18
长命 发表于 2016-3-25 13:10
是的,佛有万佛,即万象,万色佛。凡过 或亏 皆为不及。过盈则为邪。

出家人守住玉身而自 ...

      老子以俭为宝,就是告诉我们,降低物质的欲望,人的幸福感才能加大。追求虚幻不实的欲望,会造成自身精气的泄漏。站桩所产生的麻热胀,必须有精气参于运化,才能改变体质,充实元气。如因色精气损耗,再站桩,必将导致水干锅炸。修炼人应视色如洪水猛兽。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3-31 10:14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31 10:54 编辑
浑圆球 发表于 2016-3-31 06:18
老子以俭为宝,就是告诉我们,降低物质的欲望,人的幸福感才能加大。追求虚幻不实的欲望,会造成自 ...

就原本来讲,我们由色象而生。 所以我们的本性 是色欲。 大千世界,又称色界。所以色 又分四大。以人为一。
人之色欲又分四季。  其不能把握者,无论平常,非常。皆不可以入康庄。比如人之处世,无论大小人物,皆有本能之德性来把握自身之欲望。不至于造成混乱。  一人一妻  牵手到白头。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修炼。人有四大,域有四大。怎么可以无视呢?
即生为人,则先要 至求形体之 形神兼备,然后 才干出。能提挈诸事。不能形神兼备。容易被自身的本性所胜。本性有无数。有无数佛居中 而善正。仁 义 礼 本是本性中的 浩然正气。是无数佛,阿弥佛之化身。所以处之于中能中和。至身家之太平。能把握自身的尺度。由太仪 生八极。

所以 《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有浩然正气。则万色自涨,欲火不控。心智又怎么可以水镜? 所以色即是空。因万色而生中空 所以空即是色。空能治色 能和色界之公害,使无害。
    这是一种身处世界 而善空德的科理。空即佛,佛即是空。因为佛生于色象之中,所以能空。善空,否则空也无以立。
     食色是本性这一点,是公认的。是真理。但还不能称至善。能处中和者 方称至善。食色生人,人生食色。人由食色而长成 长大,老死 旦生。这都是事实。 食色胜于人。为人之根。 一行之道,在于空。四大皆空。但凡能空 则能处中和。所以和尚獨空寂 无有其它。是因和尚生于色界。
假使和尚生于空中,则和尚亦獨取空。因空界生五蕴。能空则能容。空容 即公容。能公容则四明。
行善则至善。百家者,家家獨取其一,或德 或道,或仁  或义。或佛或儒。守一而兼备。但唯不公容则旦失。我们生于我们所羞谈之界中,所以羞谈,是因其害 其利,其名 其工,无不胜于人力。人处其中无以能治之。所以獨取镜空 切空而切一。
       所谓公者,善治身。处无为。而常人则求治他身处繁多。久之生种种不济,亢悔而返求者亦多。所以求者,獨求一清静而已。不能清静 则万事休。耳见清静生万事。不取清静取万事 则本未倒至。学思无一有成。至学至行,先清静以至远兮。
   清静之生,生于不清静之中。无不清静,则无清静。所以上善之道,法自然而守一。
和尚生于人生,人生生于色欲。和尚又怎么能无色欲呢?所以生四空。和尚即空。空即和尚。
和尚獨取空 而能提挈。不能獨立 则万法皆挫。

       其善行者 生于镜德,所以唯静观无以至和。因三千诸事,即迦牟尼。迦牟尼之义 即周易。
运动本象,声 象 色  味 触  法,无一不全,以牟尼 而名之,是为迦牟尼。其能獨立,则能成如来佛,和万佛。又称阿弥陀佛 陀者,中峰 阿弥佛即乔峰。名有万化 而原始则獨一。始于《周易》,象于太仪,名可以万端不计其数,所以弥峰佛,称无数如来佛。即《周易》


精气生色象  色象生 大千  大千生世界,世界生人。至理者,圆周。而四方。八极而和处。

世尊者,为抱朴子。世界初生时,亦处 色 色 味触 法。无一不处,无一不败其德,无一不伐其身。无一不失其本。其能由微而至长成,则希数于中守。虽色象不济,但其能獨立。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3-31 10:57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31 11:46 编辑

至此,观《鹿顶记》而始知,凡人之出生 长成 虽大小不一 其本一至。由人成佛 则其能獨立而后能成。其能至顶公者,其受罪亦多,其负忍亦多。其毁败亦巨。不能承受则不至故事完结 便夭折。其为此典故他们夭折之端倪。而唯小宝而能成韦陀菩萨。又不能明显于耳。
          大凡生数者,大约一至。世尊,人物之长成,虽境遇万千 但 所承之业 所受之罪,所担之风险,所负之耻辱相同。
         一般观者 取下流 而不取其心传,则无一处不下流。取其谛要而顿复庄严。由始而复终。无不静观以复,方始知 其迹虽不堪,然无人能受,无人能担,无人能至其善终。
      终其不能,以至于取个乐了,也就罢了。所以故事者,终为成人童话。
        韦陀者,亦韦陀如来。鹿顶者 龍。适合于 天龙八部耳传。八部者,生天龙八形,八形合囤,步八卦,生摩登阿难。
        小宝与乔峰 性格一至。分别于 刚柔之间。其事则无有。其迹与人物一般。但凡人物者,希观希省,与之无有二至。刚死 而柔存,却又不逃于天数。天眼。天观。是为天命。虽有种种乱为,而天眼在上,无不观详。其为又为俗之不能脱命运者。
            凡俗之上故事,神话,无不含哲之一二。所以能合于诸经之端倪。

俗世者,于德,于色  于 象  大多不能自处。所以芸芸众生,分别顿生。俗之所以俗者,为不堪入耳,不堪入目,不甚入理之诸行思。然人物生于其中,阿难亦摩登。人能葆其至形,其为不易。
        生于其中,即应有其至善之本能。上德也不过寻个本能而已。观游鱼则知道法自然,空无之本义。
       但凡一般 谈色色惊。其为羞事。如今世界崇开放 释本性。则羞事亦光明。始生种种不德。
所以,开放 释然者,也终须要葆个仁义二字。假心中无有中和善处,身处于开放释然 则为这开放 释然所胜服,开放之本义不见。
        今世界之风一至,而人在于把握,而非为其所胜,假若事事不能做主,其基本之精力也无有,又何谈成功?
       今外国有申士,我国更有。申士者,原为士子。申土 为原候。承仁义之风,世界 历史  本来一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3-31 11:40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31 11:45 编辑

    天 地 人者,本合为一,其能分别者,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其在于一分。

无分为其至善。所以上德 无为 无分。则泰至。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3-31 17:27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31 18:01 编辑
浑圆球 发表于 2016-3-31 06:18
老子以俭为宝,就是告诉我们,降低物质的欲望,人的幸福感才能加大。追求虚幻不实的欲望,会造成自 ...


所以至德的人,天真有一种清静的本质,其不移 能善处以方圆。

如果我们看一般世俗 无论是故事也罢,真实也好,都容易被其运动,和变化 所迷惑。

   真实的生于这个世界 是很难的。终究要面对的,不是一些不堪的事情。其能保持冷静。侠义,不贪 着实不易。
     等你真实的去体验时,你会变得沉默,因为说不得。 能将至德发挥至圆满 而又天然的,即不容被发现,又难能可贵。
     直养而无害,就是要人以一颗浩然的正气来健康自己,圆周处世。其能不害,不染。着实不容易。
所以何以为贵? 体验为贵。走进生活为贵。如冷静心,不能生活冷静,则一切万理都无从谈起。能冷静而能方圆 就是一个普通智的事情。这个己经很普遍了。
     这个世界 任何一个时代 不能容忍人有贪 嗔 痴 这三种事情的发生。他大至害国,小至害人。害自己。但是这三样东西又是本性所具有的,本身纯德的人,就有一种不染的本质中守,才能周全。而且 俗世者,本就是 贪 嗔 痴 这三种 形成的一个大潭子。人要走进去。而且要保得周全,着实不易。
        不仅大千有这种本性,自身更是难却。情生痴,色生嗔,财生贪。这三者互相颠倒,祸乱本性,以至于公害于社会。世间无处不充满着使你沦陷的种子。所以那些能周全的人,是希罕的。能公,能朴 且能久者,更是少见,所以说,十全 好象没有罢。
      一个俭字,道出了 英雄的本质,他们之所以能一直都保持一种率真,就是因为其简约。冷静。也因此而生多能。但多能不是英雄之所持。简约才是根本。色,情   欲,你不找,也现实存在。其能简而镜明。方破种种迷惑,周种种格局。身处其中,为生活之必然。能周全。就阿难了。
   不但阿难,且迷团种种。这都是由原始所生的。我们笑他人时,笑得开心,等到自己来处理时,方知 其着实困难之至。 而至人者,獨取俭字,绝学无忧,思无邪。为其本要。
    思无邪,因邪无不干系。绝学无忧 而处大学之行。处邪而不乱,处学而无忧。处难而不惑。处坚而乐载。 所以静观时,千变万化。无所不有。你想有什么,他就有什么。唯獨侠义二字,不易被发现。
   身处于世外好修行,身处于世间 才是大学问。也是不易成的事情。
我们看刚直者,往往直而不周,看多智者,往往操劳损命。看多才者 往往多灾难。这都似乎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却无时不发生着。唯周全二字,不易处。
     其能变化且不失本性之天然,又何其少见。好不容易见着一个 却生来就有着诸多的不足。将之化成故事,就如同神话一般。这种事情只有在书上有。在世间少有。
   但真实观去,其无不真实。唯身于难境 则立显其庄严。
   在我们静观和静处时,就要善于取舍,取长补短。方不至于学一些不堪的,而不能得其要紧处。
   观  处   本身 就是以俭入理,以慈柔化沌浑。以无厚入有间。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