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三个火炉站桩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11 17:58
标题: 三个火炉站桩法
        要想站好浑圆桩,袪病健身是离不开热力助推气血运行.身体內部低温是癌症温床.如何有效发挥麻热胀的威力,如何给我们身体安放一个热源大本营,这就需要在我们的身体放置三个火炉.
        第一个火炉放置在肩部,站桩一抬手臂,最先易发热的部位就是手臂和肩,热源是先由点,再由线,再到面,再到內外形成浑圆.肩部热量全面占领上半身时,这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再向身体第二火炉腹部发展,众人的体质优劣不一,身体好,经胳敏感的人很快就会感到腹部如同一个火炉.体质差,身体疾病多的人.在没有调理好上半身的毛病时,就不要急于引热量到第二个火炉腹部.这种热量的流动,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就像中华大地,西高东低,长江黄河水,无不是把前方的大小坑注满而奔腾入大海.当上半身很多疾病被热源逼退,有的疾病又躲进身体最深处骨髓里,热量就可以向第三个火炉脚部行进.这又需要大量的站桩时间.这意守火炉的方法,只是给站桩人的一个方便,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去缓慢推进.如果单凭麻热胀去单打独斗,体内微弱热源易被寒气击溃.攻中无守沒有根,守中无攻没有于干.只有攻守平衡才能改变体质.火炉的热力能让我们易筋,易骨,易髓.纵观王安平老师一生身经百战,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全凭的就是浑圆火力.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2 11:23
标题: 三昧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12 12:20 编辑

形  意   简到不能再简的地步,就是  营魄抱一    营魄 即人法地,地法天。括约,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热量。在内叫三昧。在外 叫炉火。  为何叫三昧。即内仲尼之意。感觉上不能  “甲亢”  一亢 就完了。感觉是温爽的。但外面表象 表面热烫如烤。 烤的冒烟。但里面 却依然温爽  不能亢     老庄  又叫须菩提   赤松子。   老庄 外表有根须(形)内无根  

立老庄   块然之志  即 肌肉若一。立定后  气化肌肉  而使之若一  肌肉若一,就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这几个字要诀。提挈 把握  就是营    营什么?  营精气。精气生魄  魄营魂  魂营神。  就是营魄抱一   一是什么?  一 在外 就肌肉若一,体质  气力的生化之道。全在肌肉若一 这四字诀上。   一 在内  即神魂    朴约 静     静 是有磁义。静而归  归而 一   一而 全   全神则明达。

独立守神   就是营魄抱一    元神  就是一    从而展无限   一  生一块   一块生一元   一元生一体   一块一体 。一体通三,即块然之志,营魄而归魂   营魄归魂   就是移精变气  静虚极之道。

      魄在下,营为扎   竖为马   恒为车   独为周。  

肌肉若一  为营扎 平恒之道。久载之法    法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人法地。即扎马(根)营魄。  魄生魂  魂生神  神导精,精移气。移精变气 回精神   龙马精神 恒独周。

松即紧  紧即松  是由老庄子 (庄周  树) 筋肉平恒 而产生的浑一态。是为肌肉若一。肌肉若一 则 为全形易筋,圆气洗髓,
形为炉   精气为药   意为引子    欲静则欲大。欲中则欲达。  至虚极守静笃  全在形间   有形则意实,无形则意跑。 形与意合  为静为动,为动为静。静虚极 而老庄周。     形恒意静。执大象  天下往。  天下往,即天人合。人法地。地法天。营魄抱一 而载全合一,浑沌。
       气串周身  肌筋润之。形恒而一块。筋张而膜坚 独立不改,周行不怠  以至于由肌渗筋 由筋通膜。膜布而透与髓一。上善若髓   即是浑沌全真。

心 载形  形载意   心意载力气。形神意力 浑一并作   即块然浑沌之志。形神营载,药石配齐   炉火淳升。内温而外炎。是为三昧。  三昧者   不忘  不助     是为火候仲尼诀。热而静心   冷而驰意  意车形  形车精移气。 意生力,力载形 形恒平  老而列  庄而周,形神意力并作而一归
      有不解为形意者,独享意之乐 而不载形  形意不载 则气力不生    所以 这是一种科学。如在民间 不懂此法者  神神道道。生百十种意。散大好精神 最终精神失常 而体质散尽。 所以要理解形意易经 须要有科学精神  而不能图有神道 而不务精神稳定。

    静 为欲之大。大为欲之载。所大象为老庄子。一立为大象。大象而欲静。   车形意而不能清静  是邪门歪道。精神精静则能张骨立之马“龙树”精神。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2 12:26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12 13:17 编辑

三昧  就在这中间   没有三昧意  则松而散  紧而僵      三昧意在  则松即紧  紧即松     内外  上下   心意 形神  并作 淳生炉火。老庄为鼎。大器 为大象。大象一一而大生。  物物而成形名   次弟生成   长短互成   前后相继   大形若无  为无而无不为。

    桩功之形 为文武宗器   所以历久以来传而不遍  朴而隐形。是为桩 者  形树之科理义。龙树  即须菩提   马精。马扎而树静。欲静而风不止。

     易 字  为引  三昧字为仲尼   是为周易内经。
脉通而形合,筋张而膜凑   肌一则骨立  髓有感则上下若水之柔 。刚柔皆非   皆非刚柔   是为仲尼。

三昧 生火  火昧而水火。昧 为静  清静 则天下正   至正则至中。至中  则仲于水火间  天地间   

火力  一在形意间  二在气脉间   三在神髓里。有则至远  无则病夭。形意并作而气脉通  气脉与形意浑一 而精神张。是为龙马精神。 以精神之长为果  以形归精神而为一周易  总约   易经
形载神   神载意   意生力   并作而有科   学之而味然。

气脉 为天成之经   修而升华往返而焕然   因为人生 前进而后退。往生而老死  所以经脉通而合 合而通  
往返而往前 。 所以修气肪 返婴儿   成真人。  命返而性全  气脉之修  为易为洗   营魄而全神(精神)  名气脉 而实来于神与形俱  所以气脉无碍  若形神有一个不能备焉  则气脉不能通达。通达而不知常抱  则为两失之患  器与药失   经与真散。失形而心狂,失心而神颠。长短  上下为相互之道  是以悟平等觉  修圆融诀。脉合而神壮   所以能一   能一则表现为气脉合。气脉合则形体健。健则智能生。  如有种种神通  神通二字  原旨  元神清正而脉合形真  所以简约神通   神通  又表现为能力。如有功画。功诗。至于更高之层次  实属罕见之经。民间因虚假实多而造成种种邪风歪气者 史足可证  教训实多。我辈之通达,能由瘫痪之躯 而渐至捷达之士 便是非常之故了,夫复何求焉?  人之一生甚为短暂。一草一木皆有道理。一生不过一游戏罢了。求诸无上法,与求千万金山 有何异呢? 都是虚幻    一生二  二生三    形意不配  药石不引  一切都是白费。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2 13:26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12 13:32 编辑

如今多考易筋洗髓之真实性。文载出现于近,便说 此事于近  其实甚是牵强。  老庄周列   无一不暗含司仪宗器。营魄周载。  所以易洗之道。恒古早有。至于文字之全实,出现的较晚罢了。比如人从争议太极。熊经鸟伸二字 即暗含太极真理。君不信可以实践往返试试。所以太极之理恒古早有,只是名字不同罢了。形意也是太极   心意也是太极。太极意之意  即仲刚之义。所以不在名 在义。广其义而书其多。

又如武功之道。解牛粘禅之诚至  便是上乘心法了。武功之道也是兴而死 而复生 周周复复   如今是盛科时代,而武功却又失真,并非要打架才能复全  实是其用途多迷而己 所以造成人为隐去,或干脆人同经藏   一了百了。
     人与物同  物且能真久 而人却突现于近五千年 其实甚是牵强。关于气理相交  心形相合之道。恒古早有。文字普极较晚。
以前之经书多有失传  如百家之经伦  今复几着几篇?  老子  庄子 也不过是残篇余迹而已。概老子一书  含全周真  所以一而载复。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2 13:52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12 14:12 编辑

--------------------------------

   老庄重阳火织,如何能三昧之?  三昧  即 真阳   非真阳则为干阴之气,至盛至阴 而有害  所以肌肉内之气脉勿必要通达 方可以丘壶而还真。如是干烧干燎。则有害健康   欲以其真,而欲以其周张。形神兼备 则气脉通达  内外互相  前后次递。相辅相成。一生二  二生三      如长久炽热而神躁   则为阳盛阴虚之症。   脉合而中   脉不合,心不静。神不归。气不周。却如火中烧  此为虚症。坚持练习  形与意之意持守中和之道。久则自健。
      真正之三昧 独温和二字可以了义。强约爽朗之精神。

如多数青壮年  都有盛织之火力  甚感心烦惶恐   不敢久持。其实不能久持 又不能换质  其可谓 喻坚喻难。概火热之余 且不可迎风。 织热之下且不可意乱  久则必复其清。  如以假借清凉意而能免织热之害     
   清静自然凉。如盛热转极阴 大夏天如入冰窑。此假借如入盛火之焚   烈马之奔  久则意合神形  渐复清正。
一切之法,不如一清静可以载全,若真能清静  则可以周易其变化。达到处乱而不惊。
     所意者,即约其意,不过一假借   即是假借  则不论其远近。但求其简约  如不简约则必乱   心乱而神散  途劳而无功。
有意无意 就看  能清静否?
作者: 求真务实    时间: 2015-11-12 14:34
有效练功时间和无效练功时间的差距就在于清静啊。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16 18:38
求真务实 发表于 2015-11-12 14:34
有效练功时间和无效练功时间的差距就在于清静啊。

      静的目的是让阳气壮大,静极生阳,入静越好,效率越高。就像是把一面镜子,擦拭的越干净,反射的阳光就越强烈。浑圆桩需要就是温度和时间。
作者: 求真务实    时间: 2015-11-16 18:52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6 18:38
静的目的是让阳气壮大,静极生阳,入静越好,效率越高。就像是把一面镜子,擦拭的越干净,反射的阳 ...

谢谢!受教了!深入浅出!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6 19:17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6 18:38
静的目的是让阳气壮大,静极生阳,入静越好,效率越高。就像是把一面镜子,擦拭的越干净,反射的阳 ...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6 19:18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6 18:38
静的目的是让阳气壮大,静极生阳,入静越好,效率越高。就像是把一面镜子,擦拭的越干净,反射的阳 ...

愿浑圆球师兄健康  快乐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17 10:15
长命 发表于 2015-11-16 19:18
愿浑圆球师兄健康  快乐

     愿浑圆桩能给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健康.愿大家在论坛里相互提高.
作者: 万里长城    时间: 2015-11-18 11:31
有道理,受启发!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18 11:34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7 10:15
愿浑圆桩能给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健康.愿大家在论坛里相互提高.

    攻中无守没有根,守中无攻没有干.多写了一个于字.特此纠正.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18 13:15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8 11:34
攻中无守没有根,守中无攻没有干.多写了一个于字.特此纠正.

哈哈, 师兄快乐就好。
作者: 我是微尘    时间: 2015-11-22 12:08
松。静。自然。     无欲观其妙。希望师兄多体会。麻热胀只是入门的方法,不是加大。个人体会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22 12:59
我是微尘 发表于 2015-11-22 12:08
松。静。自然。     无欲观其妙。希望师兄多体会。麻热胀只是入门的方法,不是加大。个人体会

       我个人体会很多站浑圆桩的人,没有治愈好疾病的关键是在于,麻热胀根本就没有炼进去.就像盘踞在身体内部的敌人堡垒就根本没有打破,即使打进去,邪正的力量角力过程中也会给患病区域带来损伤,还需要一个慢长的修复时间.有些顽疾异常厉害,聚则成形,散则成风.为什么有些患者肿瘤被切除后,如不注意持戒,则肿瘤又会卷土重来.王老师讲超级武功是在虚静之后产生.虚静又须建立在健康基础上.所以我认为要想站好桩,必须让身体在大冶熔炉中炼出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3:43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17 10:15
愿浑圆桩能给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健康.愿大家在论坛里相互提高.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3:56
标题: 肌肉若一 释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4:52 编辑

    放松,提挈独立伊始,肌肉与筋骨紧张而不能一贯。所以是为放松   放松功夫日久,渐至精气象盈。肌力消拙。放松功夫始意识到,紧即松之妙谛。是为提挈把握 不至肌筋消散  肌肉若一四字诀。为整体肌肉动感神经之把握。
开始之紧张。紧余张驰 而不能整体一贯  所以要求尽量放松。肌肉筋骨尽量放松后,渐至失去撑提之知觉 是为过失。所以此时之功夫,始由放松而认识松即紧处。紧即张,张即紧。始认识鼓荡之初意。

    这是放松功夫之进阶象。松即紧,紧即松 是进步之生成思。于初时不可相比较。始为肌肉若一之提挈握把握 始终如一之故。伊始之放松是尽放松而求气身贯充。气血充盈而使精神紧张 所以始生静其意求。而 大象(形)之肌体动感神经一处也不可以失去。失一则抱一。失二则抱二。失整体则抱体,是为 脊直胯坐 合抱 撑挈之始意生。 身体各部之撑拔。是放松功夫之进步。
是肌肉若一之恒持。伊始之一 与松紧之一  一而不同 不同而同。
    如是气血之充盈,导至精神紧张,窃以为肌体也合了。其实不然,此时观音之处,无一处不紧张而矜持,别别扭扭。
所以导至气血不周肌筋张驰。进步无从谈起,精神萎迷之紧张开始。 所以 由气血之充盈 而始意识提挈把握之肌筋力一。始为进步。始时一为松,此时一 象紧  始时松而舒,此时紧而舒 是为松紧
       老庄(根须)独立之学术伊始。论放松之渐成 生文老子(文章义)。
   气血之感成提提挈把握之力,始时左右,此时右左。共名肌肉若一之象。   提挈把握 简约撑抱  共名紧张。此紧张通义于放松,不同于平常之紧张。 此紧张之感受  在于精神饱合,整体力饱。 气行血,气血形力。形力张精神。是为精神力。

老庄一立。肌肉若一之道 一以是终。是为撑抱不去,而真力始生。意不在气,在力。意不在力,在合。意不在合,在沌浑如一。  形静若水,形张若洪。力与精俱。形与神合。左右回重重而共融。

  何谓功  功即力,有感无力  紧而不舒?  功从何生。气血何能周布?    所以  形   神    意  力。左右重重 相复相正。意即力,力即意。用意不用力,至意即力。是形意合步之成章义。

       真力者,非肌力之张驰之道。但其有肌肉之张驰   若失去肌肉若一之撑挈基调。则如空中楼阁,出手而骨懈尔。
真力生时,是为浑成之时。形  神  意力   失一则掉整。不合则不成。有言,家合万事兴。岂是虚言?
  真力之生成时,感触也独俱。如是骨力之作,包形张筋,一而块然。非筋肌之动感,是筋肌之扛杆。独俱之意  简而和谐。调一而调整。所以相形而相整。相内而言外。
     气与力俱,血与形周。精与神合,元与一道。 精神 生精气。精神生形力。形力抱元一。是为肌肉若一。  肌肉者,为上乘之弃。然而大成者,弃而合持,抱而游远。取而舍之,喻上而下。不悟家和之道,不知国之兴亡。不修身之块然,不知家庭之兴始。
  如是  四大者,家 国 天下  一人   四大以人为一。所以 人象其大象 而隐于泥谷。  执大象而块然 是为一身之一罗块然。
修身者,即修家国。如说肌肉若一即精神之合立,如是怡笑于天下 而实义于周章尔。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5:03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5:35 编辑

域有四大,人有不同。所以一法传 而易其万章约。是为适其道。学一经而途八法。人有不同 而章有其异。
     所以 慎重之余  如步薄冰。学术难成 而行践坎坷,行经而道殊 意大而难成 书高而形下。
所以自古学术者,在成则难,久则失传。何故? 是人不同,法亦须多径而适异。如是一有不科学之有教无类之大思 便不能与之于成功。
     人有不同  所以有功者而说不清,实也不能以教师居。说得清而无功 又不能取信与人,所以也不能以教师居。所以天下教师者,阿难尔。
     古时教人多做而少说,实为其做而言。   而做到了,却又说不清。以至于胸中之法虽波涛万乘却没之于泥谷。所以中庸之道为上一守则。  
       如他功夫了得,却教不出一个好徒弟,是说不清之故。壶里有丹而难明。遇到两难之际一带而过,落个师徒两糊。
所以说话之道与做功之道无异。平等平修。
    所以为师者希 而能言善作者也希。  多数为偏    明理者 与功成者如何相气 则大吉。 如独下用功,经年日久,功夫到了,嘴却痴了,说话呆板而寒张,非大器之成。
     真正为师者,难     因为人皆有偏独之病,  少有例外。     
   如一学术之成,相学去,其如驴唇与马嘴不对,是常见之事。所以如孔孟治学者,无一不慎。每一学术 相学去 皆如登山畋坚。其可忽视尔?
       如成书之余  也不忘告之,尽信书不如无书,如烟酒商标  吸烟有害健康无异。是叫人守中庸不过量,不偏见。每一事之成 无不成于慎重之余。所以生活学习之道,亦是兢兢业业,保重于大好时光。

      于人而言,最大 莫过于精神与身体之健康,除此之外,皆为游戏。唯健康之道须恒重守,是为生革之本钱。本钱一失,则万事不经。世间万法,但与精神气力有益者,皆是上善  相习之间 须守科学之精神方可以步阶。每一法皆是真假相间,而不可马虎从事。如真能以慧应力,则无有不成。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5:37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6:03 编辑

三,  功力,即气力。气力者,感触与形整独俱。所以一方言 功力三感觉者,与肌肉若一之道 当能相整相一。是为悟  如是相弃否,不。

    如是去其气而持其力。而不可与伊始并论。此力为真力。气力相间之道尔。真力者,亦不失形之扛发。如扛体残了,即有十字之电力也落个胎死腹中不可。
  
所谓身体之健,即包有肌筋之动感神经之训练。如是真力者,则 肌筋力 而是筋肌力。似是而非 又阶步为真。

  所以教放松者,与此时有言之苦。放松之道。而至松紧,方是刚入门。由松紧而悟力与气俱,形与志一。是为中阶。
此时之放松  即紧张  可谓笑死人尔。所以至真之道 学术尔。如不明其理  可以笑掉大牙。

      所以至简之感觉 始终以精神之健康为守重。所以谓之独立守神,无论松与紧何,皆不能害其精神是为止,以益其精力为其进,否则不可以执迷不悟。
     于己身而方。放松功夫之进步,如气与力之合。如感有力 而进益其精力,始为入门。

所以老庄式,即若一恒。不可以片刻失其一  始时若一,一以是终,力与气俱。

浑沌者,即力 意 形意 相混相沌。其非感觉,其非力气。其非形  其非大    所以  是感觉  是力气,是形大。简约真。论者,八十一不等。论其者,刚柔左右不清。浑浑沌沌。相佐而不去。久远而不移。谓之 独立不改,周行不怠。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6:07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6:27 编辑

:  以平常初阶之余观老庄提挈之意,如驴唇与马嘴不对。  

    撑抱提挈。把握 松紧。上坐下合,左拧左拉。形成 大形十堤。
放松功夫不可以落至松懈  即当步此提抱之实义中去。是为一以是终。

如人多谈极,始时肉紧而意奋  进步明显,久了,反而越发萎顿难明。这是撑力不中之故。如守中持一,则又不可亢暴,即静。

静则生动。机生而块成。所以谓之执大象,天下往。一身之肌往一而恒久。动感而觉静。神经 肌肉  骨骼  无一不得到充份之训练。

以实际而言。如行动迟滞  是肌肉与神经失调之故。肌肉之重要,虽布于外而实明达于内。肌肉之神经是撑力之觉观。如他说 真力者 是骨力 而非肌力,对不对,对。但肌肉动感神经己然包于其中。失一不可。

在实践中,始时 处处觉得奋发  久了 反而萎顿。劳动力反而不如从前。这是肌肉不一之故。肌肉不能得到训练。连最本之劳力都不能,还谈何真力?   所以孟子约。尽信书不如无书。  须于实际当中去身体力行,方可以有真实之感受。
力感与精神之别扭不同,紧张与舒适能相一 是因为仲尼之故。所以以理相形,似乎矛盾。是为矛盾论。矛盾形。沌沌浑浑。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6:33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6:52 编辑

    如无基础之老人站桩。与病人无异,当须慎之又慎  其最佳之良感受,如呼吸自然放松  舒适 极为重要。不可以久别扭
调整之法 也应适合而止。不可以执着。感受松紧之法 应确其舒适度为准。
   如不能持立,可以扶物以立 以靠墙以立。如能立则坐 不能坐则卧。问其适度与否。
形呆而意逍遥为中舒义。
     如意不能逍遥若何?  微动如是。微动不成则再适其大动一些 如不成 再大一些  如是,动静有相成相回  相宜之义,所以不可以执着,如动之久,则必静,如静之久则必动。是为科学道理。动之余则思静,静之余则思动。这是人之常情。调理之法应灵活而易。
    在长久的实践当中 每人之感受尽不能相同  其法虽源一,却途经曲周而不一。所能收获者,以其健朗,适中。精神为其目的,否则是为其害。  应在实践中生产生真知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7:44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8:00 编辑

如是刚中悟柔 ,柔中悟刚,强中喻平。平静表张

老庄之立。舒适意力尔。

明一贯道 是为一得。一贯道是我国学之传统。由我国传入海外。所以有形成他国之一贯道。
一贯法,是为各种学说一贯通达之故。
如说,肌肉若一,则内包其气质。是为力气  形意。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2 18:18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2 18:52 编辑

  如全真七子   武当七侠 尽是源出一道。却出来七支,尽不能相同。个个显俊   是因为每人之个质不一 所修之心得 如书成章法,也必不能相同,观七子 子侠之丹书,如观诸子之经章。
      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所谓一苇者,为守一之故。盘古至今各家修士之心得无不得之于心得  而非全是摘抄他人之便。如是摘抄他人之便  也应是能通达于己意,  即摘抄者 要能讲得清,如讲不清,便不是心得。始终是个摘抄者。

     各自于修行中,实践诸理。认真而行笃。一但豁然开朗,便无一处不能通达。

     于国学这个当下显得有些特别的学科而言。我国多不能理解。唯物与唯心愣然分开成两半。  唯心者之代表 即体力上不支。唯物者之代表 即智力上略输。
      其实质 上   心与物即便身与思。一刻也不可分离。
在各种学科之路上,显然隐藏有诸多心与 物之偏病。 如以前大成之意   意念成灾而使人无所适从。
今又出站桩而失肌力 。
     练了半天  一做体力活,如千金小姐般 蹲不下,站不起。还谈何真力之通达。
  所以各种学术 有待于正见与正学,实不能再误人了。
肉蹋形琐 是为偏邪   而非真形。

久持正学 正见方能渐使体健神朗。所谓正见学者,不在外面 在自心上   如是能静则清风现。

我等久志于修习者 多是体质不佳者,如真能确走上健康之道 则是万幸。每人之心得  尽皆不一,所以不必求其一至。能于个中有得 便是平生之大幸。每人于修习感言上  都是感慨万分,坎坷不平。有的甚至多灾多难。如真能健康无病 便是真人一个。夫复何求?     今叫国学的东西,原是我国故有之物。今却不能理解。实是遗憾  幸复兴在望,早晚能上下通达,光明复观。   
    我不能复健时  人叫我为唯心反面教材,我复健之时,必然更能于辱负之下,奋发图强。
以至于各种神通异能之说,实为平淡之极。何能极得上精神之开朗,身体强健?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22 21:40
长命 发表于 2015-11-22 18:18
如全真七子   武当七侠 尽是源出一道。却出来七支,尽不能相同。个个显俊   是因为每人之个质不一 所修之 ...

     其实站浑圆桩的密诀就是三个字,信愿行.学念佛人求往生极乐净土一样,不管人生顺逆穷通.不管世间洪荒变迁.心中立定的志不能更改.自力和他力相结合.就像蚂蝗叮上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1-23 15:38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22 21:40
其实站浑圆桩的密诀就是三个字,信愿行.学念佛人求往生极乐净土一样,不管人生顺逆穷通.不管世间洪荒变 ...

      这里再补充一点,身体內的病毒为什么怕高温.通过站桩所产生的高温就能杀死病毒吗?病毒最怕的是新鲜血液不断地冲刷病灶.这样就破坏了病毒赖以生存的环境.流水故不腐.水不流自然就会发臭,细菌却最喜欢.站桩产生的温度让全身气血活跃起来.以达到推陈出新的作用.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3 15:58
长命 发表于 2015-11-22 16:07
附:  以平常初阶之余观老庄提挈之意,如驴唇与马嘴不对。  

    撑抱提挈。把握 松紧。上坐下合,左拧左 ...

撑抱提挈。把握 松紧。上坐下合,左拧右挣。形成 大形十堤。(此内之动感神经训练,也是和气之道。不可以形成偏病)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1-23 16:07
标题: 逍遥游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5-11-23 16:54 编辑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1-22 21:40
其实站浑圆桩的密诀就是三个字,信愿行.学念佛人求往生极乐净土一样,不管人生顺逆穷通.不管世间洪荒变 ...

其实每当感觉人生无味时,思极自己有修行之职,便顿觉心安。因为修行之便 ,可以完美自身之潜力。更能拓思开智。从而获得一种人生真义。

   自古以来,各种学术之间真假参拌。如是须要每个修习保重之。慎重之。如刚听闻《红楼》之作者实非雪芹。
而是明末清初之冒辟疆。纵观千万年之人类发展,真谓浑沌一梦。尤须我等  返观内照  听内心声 方可以出真品质。
    《易经内功》有言  真假合形,其千百年来众多学术,一至大成若缺。其真载营真假之一炉,合形凑机,成真阳气。

    任何一种学术之间  都有其不足之处,如易经般  其文其象 是人类之共拓,并非一人之创举。所谓道者,于心上明盏  挑灯看剑。文治武功,成缴域中四象。

       大道   即     象道     大象   即大形。大形 即德形。德形即道德,通舒义远,形心圆周。
   一立为十,十开为大。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为立定脚跟,提挈天地。铁肩担道。取中守一。抱朴素问。
     当代要修行 有诸多同道同行。如陈全林,等一众修士,个个心诚而志笃。不忧天下无朋。揽真抱义,如孟一孔。不愁无有真人。  所谓诸佛即众生,每一平常之形内者,普极于大智若愚之间。所以不可小视每一人。人人平等  修平等觉是为修者之长远计。  
       于真诚推心而言,每一人又不足  心理之病生于生活琐泥之累。然而诸人即有修真之思,当可顿峰佛道之阶。人人有修好共产之念,方可是成就仁义种子之道。   所以  天下诸子,一慨不必担忧有各种病  而应担心者  其何时能得道。如真诚之普,阳光之布,快乐生于顿然间,何须百觅千寻?  所以道者,其不在远,于身心一盏,星启自可通照。
      人无病不为其死,所以有生以来,病即随形。如是抱朴守素。可以问鼎四达 而复若元婴。百折不挠。
      人生在世,唯独不可避之者,为身心之治炼   如人生百事 灯红金迷。无不冶炼情操。锻练体质。所以合光同尘。解忧而排难。是为众朴。 谓之大道。其不在远。在其乡间、 其真不遥,唯一动静之际。其形不劳,唯营魄抱一。

   如我辈习武,百般求索,几十年来,却还不如天天劳作之工人至朴。他们年复一年不辞劳苦  勤于内外。可谓世间真真人尔。
朴观之下,人人皆可为师。步步月影随形。
  
      百觅仙踪道影。无痕飞行  终其一生不可复见。然而修者却痴心不改。是为梦   
今天下复兴中国梦,其大者,无有其际。其能安身暧行。足可以快乐至远,四化于谈笑间。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5-12-25 22:24
长命 发表于 2015-11-23 16:07
其实每当感觉人生无味时,思极自己有修行之职,便顿觉心安。因为修行之便 ,可以完美自身之潜力。更能拓思 ...

          鼎中焰火翻滚烧'
          桩功静中苦煎熬.
          多少金刚阿罗汉,
          老君炉内走一遭.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5-12-26 16:26
浑圆球 发表于 2015-12-25 22:24
鼎中焰火翻滚烧'
          桩功静中苦煎熬.
          多少金刚阿罗汉,


作者: 相和相随    时间: 2016-1-2 17:08
讲的太好了,很有启发,与练功有大益。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1-26 09:34
相和相随 发表于 2016-1-2 17:08
讲的太好了,很有启发,与练功有大益。


作者: 张慧明    时间: 2016-2-17 15:16
体内生热之法有很多,跑步、打球均能实现,为什么只有站桩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呢。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2-17 17:37
张慧明 发表于 2016-2-17 15:16
体内生热之法有很多,跑步、打球均能实现,为什么只有站桩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呢。

     跑步,打球和站桩的运动区别在于一个是动中生热,一个是静中生热。静中生热养大于耗,能蓄积能量,调整身体的内在疾病和损伤。并且能渗透到身体内部,易筋骨。跑步,打球耗大于养,虽然也能健身,但是对于彻底改变人身的体质,就不如站桩。所以过去人练武都是先站桩,然后再练拳。反之就不行,所以才有一句话,叫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作者: 张慧明    时间: 2016-2-18 10:09
浑圆球 发表于 2016-2-17 17:37
跑步,打球和站桩的运动区别在于一个是动中生热,一个是静中生热。静中生热养大于耗,能蓄积能量,调 ...

谢谢师兄!!
静中生热要比动中生热要难得多。呵呵!
作者: 浑圆球    时间: 2016-2-26 10:49
张慧明 发表于 2016-2-18 10:09
谢谢师兄!!
静中生热要比动中生热要难得多。呵呵!

     站桩进阳火,退阴符,是得纯阳之体。为什么静是要贯穿整个修炼过程。—桶水静置久了,清浊自然上下分离。站桩也是这个道理,人体升清降浊,上虚下实,则百病全无。站桩是净化身体的过程,再配以念佛,则是净化心。身心相互净化,则和弥陀佛易于感应道交,唐朝善导大师曾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人。通过站桩念佛净化身心的业障,再结合吃素放生,此一世能往生极乐净土,就是得一座金山也不能相比万分之一。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2-26 14:01
标题: 仪观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2-26 14:58 编辑
张慧明 发表于 2016-2-18 10:09
谢谢师兄!!
静中生热要比动中生热要难得多。呵呵!

内功与外功,内圣与外候。
动静仪相辅,尔为一健康。
生热却寒冥,起步一獨弓。
动静同为法,静躁三调经。
如尔学武功,其用却不同。
同为一善举,革开千条路。
千言又万语,返诸一獨行。
一生何茫然,切须两仪观。
如复灵枢法,移精变气经。
块然獨形立,其开静与声。
内外两四化,岂可偏与颇。
生活与修为,禅茶同一杯。
文化与气质,工作与休息。

物质与心理,文明物语中。
平等期应用,殊途谱同归。
一观无与有,十三两分红。

醒良弓好,簧力一魄均。
如何方安适?放心手提形。
如是候王鉴,尊驾有灵枢。
放松弦关启,清静重音希。
载营若扎塞,只为一安生。
着力与松散,两者一精神。
且看君之意,形骸在其中。
统一心灯照,音观两仪希。
志看君安好,且看志经营。
一提圆周挈,一把握全书。
放松抱弦丙,申候自灵冲。
冲冲朝而往,寂寂揽隆基。

乐道中国梦,獨跬两一仪。
                                                      
来往兮,极速无 ,透观希。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6-2-26 15:02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2-26 15:06 编辑

人生观,菜根谭    禅茶杯。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