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标题: 静为法之本 [打印本页]
作者: 浑圆山庄 时间: 2017-11-30 16:34
标题: 静为法之本
原创 2017-11-27 静观万物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慧开禅师
静为法之本
万千法门的修炼,入门之径虽各有不同,终须以静为平台,方能究竟。水静则清,人静则神明。通过静分清别浊,通过静沉淀,通过静过滤,而后有得。上述之沉淀、过滤、分清别浊,是进入静的状态、境界后,自然觉照,而非心识判断。
静,不受外境滋扰而秉持本心。静的一心不乱,静的八风不动。古今大德让人看过去就很祥和,身上透着一股静气。
静,是功夫,是境界。这是通过自律,通过约束,通过修正完善而达到的状态。有了这个功夫,到了这个修为,自然显现出来的,这种静是形容词,不要当做名词或动词去追求。
静,是无为的,是功到自然的,更是本自具足的。后天受环境影响,五欲六尘沾染,浮躁之气弥漫,本自清净之心被铅华遮掩。
有心求静是有为的,万念中又多出一念,所谓妄上加妄。心念太多,就掩住了本自的觉,心念的分别、判断、思虑,都会影响本具的觉察、觉知、觉照力。
努力想让自己什么不都想,什么都不念,想尽一切方法让自己空掉,实属自寻烦恼。有眼、耳、鼻、舌、身,能觉色、声、香、味、触,本自具足,自然天成。刻意设法弃之,无异掩耳盗铃。
修炼之人并非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反倒觉察力更细微,更敏感,异于常人,此谓了了分明。听闻触之后,心不起念,此谓如如不动。王芗斋先生常说:“一想就对了,再想就错了”。一“想”这个想,是觉,再顺着这个觉去想,就是用心念去判断,去分析,去认知了,就不对了,心念就随境跑了。
我们常人的习惯,听到一声鸟叫,就要跟着琢磨:“这个鸟叫的怎么这么好听(或难听)?这个是什么鸟?这个鸟在哪叫的?这个鸟长什么样?”不但起心动念,还要起身到处去找找,找到看到以后,或喜或烦,又是一番起心动念。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被这些不相干的事浪费了,干扰了,如何能静?
有个很著名的公案:六祖慧能游至广州法性寺,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我随便说说,大家随意听听,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 蹲立禅 时间: 2017-12-28 15:15
记得王安平老师曾经说过:“万事从一起,万物静中生。”老子曰:“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为天地母”。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8-1-7 19:53
真如与正觉,真身与真人。
万化源一静,只于安祥中。
不能得一者,万般莫出头。
形名无结尾,文字说成堆。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8-1-7 20:00
陶醉千般客,原来清风流。
莫道神话诡,精气在其中。
一元诚复始,开张大英雄。
颠倒乾坤镜,看他在梦中。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8-1-7 20:08
愿君新年里,神掌平掌心。
只是从容镜,莫叫脱心中。
作者: 长命 时间: 2018-1-7 20:09


作者: 圆融自由 时间: 2018-1-31 12:37

欢迎光临 浑圆功网站 (http://hyszw.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