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拳站桩,时间愈久愈妙,站时所生现象,依功夫深浅而有所不同。初学站桩,初站不过数分钟,汗即涔涔而下。再站过数分钟,则觉腹中蠕动,甚至牵及全身。及练习已久,自觉渐身澌澌作响,气血之动荡,有如源泉之滚滚。初站气血尚未通畅,两腿感有酸楚疲倦时,可以稍憩再站,以免因劳强行而致吃力。拳功本在日积月累,以行之不间为要(站的时间要逐渐增加),站桩毕,气舒神情,周身松快,妙不可言。李恕谷有云:“涤荡邪秽,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夫站桩之功用,尽于是矣。
初站桩时,气血流行未能通畅,遇到阻塞时,发生震动现象,要知此种震动,并非错误,亦非病态。用功日久,若仍有此现象,气血流行不能平静,恐无良好成效。若遇震动时,可以神经(精神)起变化分解之。经此分解,如仍抖动,可再以起变化,神经姿势同时起变化,亦无不可,务使其平静,至要至要。
习拳动静殊操,喧寂异趣之现象,最难免去,比皆站桩功夫未到,心神混淆所使然。平时练功应将心情放下,不使浮动。气肃则胆壮,心静则神清。守之不失,自然动无不合,倘习拳不以此作法,为之旁求,是枉费心力,定难求得处一化齐之妙。
练习站桩,必觉浑身酸软,反如无力之人,及气血渐渐畅通,真力(即筋骨气血受意志之支配,自然发生之力)生发,则不分动静,气力周身一贯,而力之强大则当不可思议,功到自知,学者应求诸已者也。
芗斋先生曰:“习拳平时用功,常使神气聚而不离,如站桩之时,用神不外驰,意不外想,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无站桩之形而收其实效,则有不可思议之妙。”或曰:“细思站桩之益,学者何以不觉,则其心意注于手,而不注于腰,不注于周身之故。”斯言颇堪玩味领会。
又曰:“习拳心动身不动则枉然,身动心不动亦枉然,身心一致加功,除站桩外无第二法门。”心动系说心意之功用,身动系筋骨关节之动用,气血应合所生澈诸身之动用也,故习拳应从站桩下功夫,不然是以有用之精神付之无用之地也。
站桩功夫是使吾人生机内动,纯任自然,毫无戕害生理之虞。故真善拳者,其人必气力充,精神足,皮肤柔润,筋骨强健,绝非皮粗肉厚为铁石者。
练习桩法,乃习拳攻本之学,有一势可变千百势,有千百势归于一势之基也。须着实勤习(知其理,习其事),践迹是要,岂独拳学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