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仙故事:唐诗中的修炼故事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51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64
金币
9456
贡献
1
在线时间
39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3-8-29
积分
11282
注册时间
2010-3-26
帖子
1297

宣传大使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0 12:50: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神仙故事:唐诗中的修炼故事
来源:转载 作者:佚名

中国古文化是一个神传的文化,其中关于修炼故事的记述可谓是不计其数。就连诗歌中都有许多是描述修炼故事的。
中国古文化是一个神传的文化,其中关于修炼故事的记述可谓是不计其数。就连诗歌中都有许多是描述修炼故事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学仙》二首,其内容如下:



(一)
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忘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
(二)
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岂不见古来三人俱弟兄,结茅深山读仙经。上有青冥倚天之绝壁,下有飕飗万壑之松声。仙人变化为白鹿,二弟玩之兄诵读。读多七过可乞言,为子心精得神仙。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
这两首诗文字并不深奥,大家一见即可懂,无须再加讲解,然其意义可谓深远。第一首诗中的修道人在看似极危险的“千钧巨石一发悬”的环境下,依然一心求道修道,心中毫无恐惧,达到了“存道忘身”的境界,且整整一十三年不动摇,方才最终圆满。离开人世之前,他“留语弟子但精坚”,告诉弟子们修炼一定要精进、坚定。
第二首诗中描述兄弟三人在山中修炼,“仙人变化为白鹿”对他们进行考验。俩个弟弟一时为求取安逸之心所动摇,同白鹿玩耍。哥哥却依旧修炼读经不为所动,最后哥哥圆满了,俩个弟弟却只能留在人间,结果“可怜二弟仰天泣,一失毫厘千万年”。修炼有的时候真是看似毫厘之差,实乃人神之别啊,过去修炼真的是极难极难的呀,在一件小事上过不去,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啊!
看过《学仙》诗二首,心中感叹实良多。恐惧之心不可生,“存道忘身”方为神。贪求安逸失机缘,一时松懈“仰天泣”。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xiulian/shenxian/2010/0416/2127.html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2#
发表于 2011-7-20 14:37:55 |只看该作者
师兄真是博学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3#
发表于 2011-7-20 14:47: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1-7-20 15:19 编辑

古代的杰出的学者, 无不知“道”   也与功夫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中华文华奇就奇在,要真正的了解和领悟古代的文化,就非得以道和功夫入手不可。   

并由此可知,古代的学者名家是   文武兼备的。

如有人问水浒吴用, 天文地理无所不懂。他为何不会功夫?    答    他一定会功夫,但他的事绩与功德不现在具体功夫的。但他所有的知识体系就是功夫,这是无疑的。
现代人   研究古代人,总是由后天知识为见解,所以就不通。还写了很多论文,加以否定这是丢了它的根本所至。  (因为很多古代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与文化,皆缘自玄学。是内功体践论文成果。  是先天功夫。以后天见解又怎行得通!

    还有就是把玄学误认为是神谈怪论,也是误区。所谓神谈怪论的,皆是后天妄加编造的东西,可以以功夫实践加以验证自知,当然也有功夫不到验证不果便加以否定者。更是误会之至。

所谓神谈怪论,自有人始至今,非但不曾绝迹更有旺盛发展的趋势不减其强!!!!  但它永远也不能与实践出来的功夫相提并论。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4#
发表于 2011-7-20 15:05: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1-7-20 15:15 编辑

如李白,他总是爱背一把剑。那么一个爱剑之人,岂能不会功夫?
他会何功夫?     他的诗就含着无限的“道”   可以这么认为, 他的才学,无不得益于“道” 这是可以肯定的。

凡是古代有所成就的,必是文武兼备

古时生活条件恶劣。远不如现代明亮便利。   就个人而言,若想外出游学,不懂得功夫,怕是行不通的。
原因就在于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局限。
     若是有问,难道不会功夫就不能学有所成。不是的。在那时不懂功夫,也是可以做官不相的,  但绝不能达到那种至高的境在。

     如那时的毛笔字,   若不懂功夫,又怎学的好。   像唐伯虎,   王曦之,那么好的书法功力。不是功夫又怎出功力?
(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皆是毛笔功夫之体现。也体现出了个人内功修为的境界)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5#
发表于 2014-6-10 18:36:42 |只看该作者
恐惧之心不可生,“存道忘身”方为神。贪求安逸失机缘,一时松懈“仰天泣”。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浑圆功网站 ( 赣ICP备19014379号

GMT+8, 2025-8-3 09:40 , Processed in 1.3420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