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06|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经》是怎样一本书

[复制链接]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04:3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楚国苦县人,曾任周代守藏室之史。孔子至周,曾向老子问礼。周室衰微,老子辞官退隐。经函谷关,关令尹喜强请著书,老子遂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然后出关西行,莫知所终。这本书即今之《道德经》。
      数千年来,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最被国外广泛翻译和阅读的大概就是《道德经》。《道德经》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但在失意的时候,安抚了多少中国人忿懑不平的心,也使西方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全部文字虽然不到六千言,但它的思想内涵却是非常丰富的。书中有万物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有修身立命、治国安邦的普遍原则,其中所蕴含的智慧“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宝典,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都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西方,这本书比任何一本儒家的著作都更流行,翻译成的英文译本超过40种,除了圣经以外,任何书籍都无法与其相比。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

主题

3

好友

1425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7
金币
351
贡献
791
在线时间
46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5-20
积分
1425
注册时间
2009-12-2
帖子
269
2#
发表于 2014-4-24 09:37:43 |只看该作者
     得意之时,处之以淡;失意之时,处之以等。把握时局,平衡事物。中心是一“和”字。和则万事兴。联系到浑圆功,就是天圆、地圆、人圆。道德经所讲“清静为天下正”、无为、静。目的就是一个“和”字。现代的话:就是——平衡。当然,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无为的实质是主动地把握规律、不是什么事都不做。静只是表面。道德经只读不行,要背诵、要懂字外之意。

33

主题

17

好友

32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
金币
1535
贡献
941
在线时间
8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20
积分
3274
注册时间
2013-10-20
帖子
738
3#
发表于 2014-4-24 10:31:57 |只看该作者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把《道德经》当成了老聃的原著《老子五千文》的;连博学多闻的史学宗师司马迁也毫不例外,在他写的《史记》里就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就是说老聃的原著就是这本分为“上下篇”、以“修道德”为内容、讲“自隐无名”思想的《道德经》。但是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原著。这说明《老子》与《道德经》是版本不同的两部作品,应当分别属于两位作者。准确地说,原貌《老子》应当是春秋晚期老聃的作品。老聃,陈国(今河南开封陈州地方)人,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职务,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长期从政经验,对社情民意有深入的了解,是个具有先进科学头脑的无神论者。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制”,他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与他有过很多交往,人称他为“老子”。《老子》是后人对老聃著作的称呼,或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是《老子》被篡改后的名称,应当是战国初期李耳的作品。李耳,楚国人,他可能是老聃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中的“有神论”者,他对《老子》作过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他身处乱世却无力回春,为逃避现实而“修道德”、“以自隐无名为务”,遂篡改《老子》制作而成道教经典《道德经》,因受《老子》的影响而号称“老子”,为道教始祖。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司马迁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的道理了。原来司马迁所说的《老子》指的就是《道德经》;他把《道德经》与原貌《老子》混为一谈了。号称“老子”的《道德经》作者,应当是由《老子》的原作者老聃与《道德经》作者李耳两人合并而成的。把本来属于两个不同时代的两个人年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当然就有一百六十余岁,甚至二百余岁了。
司马迁关于老子著书经过的记述估计是依据道教内部的传说而来,因此是既可信而又不可全信的;也许他所记的著书一事,指的就是李耳把老聃的原著篡改成《道德经》这件事,并非是老聃撰写《老子》原著的事;因为著书并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易事,它是思想的结晶,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岁月的积淀。从内容分析,《老子》这部书,是老聃自身学术活动的实录,因而绝对不是为了出关归隐,被关尹喜“逼”着一时能写得出来的。如果真有此事,那个被逼着写书的人绝对不会是老聃,他一定是李耳;被“逼”着写出来的书,当然就是依据《老子》原文篡改而成的《道德经》了。
  据历史记载,孔子34岁时曾“适周”向老子“问礼”,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516年,周景王死了,他的儿子王子朝与悼王、敬王争夺王位,周王室发生了内乱,王子朝因争夺王位失败而带走周王朝的大量档案典籍逃亡楚国,身为“周守藏室之史”负责保管国家档案典籍的老子也因而去职。有学者认为老子比孔子年长20岁,以此计算,老子时年约56岁左右。去职后的老子回到了陈国,主要是从事讲学活动,还到鲁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与孔子有过多次交往。老子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从政经验,他从社会实际出发,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主张改革现行的“周礼”;孔子却是因循守旧站在士族阶层的立场上,主张恢复“周礼”以维持社会秩序;他俩师生之间因此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争论。老子与孔子在学术观点上的主要分歧,除《史记》中有记载外,在《老子》里也有充分的反映。书中有些记述就是与孔子的活动有关,也透露了老子与孔子之间学术上的分歧。如文中的“声人”指的就是当时包括孔子在内的讲学老师,老子对他们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行为与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以百姓为刍狗” 的假仁假义虚伪本性,愤怒地表达了“绝声弃知”、“绝学无忧”的观点。《老子》这部书就是老聃在讲学时,针对社会现实所编写的教材,由于是讲学用书,因此以“解释”为主,所以句子中的副词比较多。可以说,它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社会生活题材为内容的教科书;它记录了老聃的学术思想、讲学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及重要事件。老子与孔子虽然在学术思想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但他始终抱着“声人恒善?人而无弃人”的教育理念,师生情谊却依然如故,在孔子的生平事迹中就有多次与老子亲密交往的记载。在学术争论上老子则坚持“?(朴)散则为器,声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这种提倡学术自由,而把最终决策权交给统治者的正确立场。在春秋晚期群雄争霸的社会里,老子提出“以人为本、以下为基、以国为体、以和为贵、以德为用、以道为归” 的一整套改革礼制主张,因不合私有制社会士族阶层的胃口,一直没能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孔子坚持以君为本、以仁为用,提出“以‘克己复礼’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主张虽然能起到维护私有制的作用而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但是也由于统治者私欲膨胀耽于酒色不顾百姓死活的本性难移,根本就无法施行;结果孔子也不得不离开政坛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从事讲学与著述活动去了。孔子73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历史开始进入战国时期,这时老子还健在,应当已有93岁的高龄。第二年楚灭陈,老子离开家乡流亡他国,最后死在秦国,终年应当不会超过100岁,因而不可能有160多岁或200多岁之说。
永恒的习武者

33

主题

17

好友

32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
金币
1535
贡献
941
在线时间
8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20
积分
3274
注册时间
2013-10-20
帖子
738
4#
发表于 2014-4-24 10:36:11 |只看该作者
我转的别家的考证,仅供参考。
永恒的习武者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5#
发表于 2014-4-24 10:43:16 |只看该作者
无畏 发表于 2014-4-24 09:37
得意之时,处之以淡;失意之时,处之以等。把握时局,平衡事物。中心是一“和”字。和则万事兴。联系到 ...

字数不多,道理却很深;内容不多,意义却非凡。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33

主题

17

好友

32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
金币
1535
贡献
941
在线时间
8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20
积分
3274
注册时间
2013-10-20
帖子
738
6#
发表于 2014-4-24 10:50:49 |只看该作者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情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兹。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汉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
永恒的习武者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7#
发表于 2014-4-24 11:30:09 |只看该作者
我本啸月 发表于 2014-4-24 10:50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 ...

真的很不错,谢谢啦!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0-23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8#
发表于 2014-4-24 12:23:48 |只看该作者
我本啸月 发表于 2014-4-24 10:31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把《道德经》当成了老聃的原著《老子五千文》的;连博学多闻的史学宗师司马迁也毫不例外, ...

谢谢你的赐章。哈哈。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9#
发表于 2014-7-3 11:46:23 |只看该作者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众妙之门。
      译解: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永恒之“道”;可以用文字表达的名,便不是永恒之名。无是天地的初始;有是万物产生的本源。所以,无私无欲之人才能观察领悟“道”的奥妙;有欲有为之人则只能认识万物的终极。“无”与“有”这两者,出处相同而名称相异,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幽深,幽深到极点,正是宇宙天地万物变化的门径。
      拓展:老子提出了万物的本源,追问万物的开始,这一深刻的思想是古代人类认识世界达到的最高水准。道之本出于无,故常无,所以自观其妙。道之用常归于有,故常有,得以自观其徼。
     
       老子提出了万物的本源,追问万物的开始,认为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是使万物循环往复向前运动的终极规律。虽然他的理论还处于“起源论”的阶段,但比起造神说有质的飞跃,比五行说有更高的抽象思维水平。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10#
发表于 2014-7-3 12:37:12 |只看该作者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解: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跟着产生;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成,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立而存在,音与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因此圣人做事,顺应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其能,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其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泯没。

      拓展: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也是中国唯物辩证法的典型例子,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一章前半部论述了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的辩证思想,失去了对立面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后半部老子希望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不可延伸“占有”的冲动。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浑圆功网站 ( 赣ICP备19014379号

GMT+8, 2024-11-30 23:11 , Processed in 1.4812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