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2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浑圆功和浑圆文化

[复制链接]

86

主题

13

好友

4459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40
金币
2076
贡献
1253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6-23
积分
4459
注册时间
2013-10-16
帖子
1025

新人进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9 12:13:5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浑圆修真 于 2014-7-29 12:35 编辑

从去年国庆首次到山庄接触王老师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要提出浑圆文化、浑圆功和浑圆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相当深刻,本文所涉及到的恐怕仅仅止于皮毛,只能做个引子让同修们去琢磨,在此请求诸位批评与斧正!
在老师提出“浑圆”名称之前,我们的桩叫“混元桩”,“混元”两个字可以解释为“先天的”、“最初的”,这就指定了桩的性质,即在蓄养修炼人体本体精气神的基础上开发人体潜能,之后得到许许多多的功能。这些功能就是“术”,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是长寿之术和技击之术。如果修炼混元桩能使人获得超级长寿和超级武功,则此桩法无疑是最先进最优秀的功法之一。为了突出其技击功能,先人们又专门推出了混元技击桩,放大了武功修炼及运用,这就使蓄养修炼的“先天”混元气转向了“后天”的“用”,而不是沿着先天的路走下去,即修道。又因为有人修得的混元气在技击中用得太多,反而伤害了人体本体的精气神,导致修炼者失去健康,至少不会超级长寿,度百岁乃去,先人们得到了教训,所以又说“武功是混元末技”!故,先人们对混元功的探索和修定根本没有完结。
可见,对这样一种优秀功法,放大武功的修炼是有失偏颇的,违背生命科学的。但是没有人去修改、去完善,甚至抱残守缺,因而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内,混元桩没有发展,更没有超越!
既然武功是末技,那么什么才是混元大技,什么才是修炼混元的终极目标呢?芗翁提出“以武入道”,可惜他没能走完这条大道,给世人留下了“症结”!
王老师将功法更名为“浑圆”,突出了“自然”,“浑”描述的是所有的空间,当然更囊括天地人,“圆”描述的是所有空间的状态,天圆地圆人圆,具体到宇宙万物,就是精圆气圆神圆,,,,,,精、气、神是万物的运化基础,是不变的遗传“基因”,是自然界的物质生命密码。我们的精神、身体能达到“浑圆”,跟自然融为一体,动静之间即能体察出天地万物的行藏与呼吸,不妄为而无所不为,这不就是道吗?
大自然的道,就是圆!恒星是圆的,其轨迹也是圆的,运行还有周期,圆满的时间和空间,共铸了它们的永恒!
人生于自然,自然的“圆”道,理应为人道的基础。老师对功法的修改,实属修炼界的一次大革命,此后的修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浑圆功是大道功法,掌握浑圆文化是修炼大道功法的基本保证!
任何一种现象,如果不能上升到人类生存文化的高度,则不可能是优秀的,更不可能具有世代流传的生命力。大道至简,“抱圆守一,独立守神”,几乎是全部的内容,然而千百年来,如此简单的东西又有几人修炼到位呢?各人有个人的修持与理解,有人苦修一生,不仅一无所得甚至还与道背道而驰!
错不在他们,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所以只能成为修道途中的牺牲品。
无形无意的养神不是道,全形全意的炼神依然不是道,养炼结合就近道了。自然是清寂无为的,三通四净化之后,自然才能接近我们。当你纯净的肌体快乐的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花草树木的微微吸引之力,人生和自然本为一体啊!当我觉察到的时候,经常默默的流泪,唏嘘不已。
我明白,一旦失去文化的濡养,人不可能走近自然!也许这就是浑圆文化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因为站桩所以我还在

86

主题

13

好友

4459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40
金币
2076
贡献
1253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6-23
积分
4459
注册时间
2013-10-16
帖子
1025

新人进步

19#
发表于 2014-8-6 08:12: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问鼎 发表于 2014-8-6 01:00
不管是炼功也好修德也好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的思想,认识本质更有利于修行。

赞!人的思想是一种境界,一种利于众生的境界,无私无涯,清净平等。

81

主题

38

好友

6545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112
金币
4896
贡献
545
在线时间
60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17
积分
6545
注册时间
2009-12-10
帖子
880

宣传大使

18#
发表于 2014-8-6 01:00:00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炼功也好修德也好最终还是回到了人的思想,认识本质更有利于修行。

33

主题

17

好友

327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
金币
1535
贡献
941
在线时间
89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4-20
积分
3274
注册时间
2013-10-20
帖子
738
17#
发表于 2014-8-5 12:04:56 |只看该作者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7-31 09:35
功夫是修持文化的引子,文化是修炼功夫的指向。文化包含功夫,功夫反映文化,二者相依相存,相互促进。

对!这个说的好,赞!
永恒的习武者

86

主题

13

好友

4459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40
金币
2076
贡献
1253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6-23
积分
4459
注册时间
2013-10-16
帖子
1025

新人进步

16#
发表于 2014-8-5 10:24:12 |只看该作者
功是修炼出来的,德可以是善言善行的点滴积累,也可以是惩奸除恶的大成绩,总之,所有舍身取义、自利利他的就是德,是在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功能促进德,德也能促进功。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道的教育
因为站桩所以我还在

81

主题

38

好友

6545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112
金币
4896
贡献
545
在线时间
60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17
积分
6545
注册时间
2009-12-10
帖子
880

宣传大使

15#
发表于 2014-7-31 13:20:11 |只看该作者
浑圆修真 发表于 2014-7-31 09:35
功夫是修持文化的引子,文化是修炼功夫的指向。文化包含功夫,功夫反映文化,二者相依相存,相互促进。

师兄说的好,谈文化这可是个大题目啊,我是无法窥其全貌,说理论就有专属,就像谈道德,就要说尊道贵德,道以德为载体,德以道为准则,所以道德相互依存,阴阳不可缺失。

86

主题

13

好友

4459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40
金币
2076
贡献
1253
在线时间
81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6-23
积分
4459
注册时间
2013-10-16
帖子
1025

新人进步

14#
发表于 2014-7-31 09:35: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问鼎 发表于 2014-7-30 23:07
呵呵,浑圆功是浑圆文化的载体,以一为纲领《法理合一,形神合一,表里如一,天人合一,言行合一》因为我们 ...

功夫是修持文化的引子,文化是修炼功夫的指向。文化包含功夫,功夫反映文化,二者相依相存,相互促进。

81

主题

38

好友

6545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112
金币
4896
贡献
545
在线时间
60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2-17
积分
6545
注册时间
2009-12-10
帖子
880

宣传大使

13#
发表于 2014-7-30 23:07:03 |只看该作者
呵呵,浑圆功是浑圆文化的载体,以一为纲领《法理合一,形神合一,表里如一,天人合一,言行合一》因为我们修习浑圆功自然感受的到浑圆文化,修道就是修炼人的思想这是核心,离开思想,无道可行。

32

主题

3

好友

1291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0
金币
617
贡献
280
在线时间
23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0-2-9
积分
1291
注册时间
2010-5-17
帖子
394
12#
发表于 2014-7-30 19:00:14 |只看该作者
无畏 发表于 2014-7-30 14:4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有神仙不读书。王老师提出的浑圆文化,就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强调的是修性、明理。厚 ...

哎呀,我原以浑圆文化以浑圆功为i载体,照修真兄这么一说,反过来也是说得通啊。真是德物不二啊。

9

主题

3

好友

1425

积分

浑圆三段

Rank: 4

威望
7
金币
351
贡献
791
在线时间
464 小时
最后登录
2019-5-20
积分
1425
注册时间
2009-12-2
帖子
269
11#
发表于 2014-7-30 14:40:14 |只看该作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有神仙不读书。王老师提出的浑圆文化,就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强调的是修性、明理。厚德载物,浑圆文化是德,浑圆功夫是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浑圆功网站 ( 赣ICP备19014379号

GMT+8, 2025-8-4 09:33 , Processed in 1.3099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