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一的认识,还要从中华民族的文始之祖,伏羲画八卦说起。大约是七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有位大智大慧之人,那就是伏羲氏。经过长期生活的他仰观于天,又俯察于地,联系人的生命、生存活动,于是以阴阳符号为代表画出了八卦,名叫《易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伏羲氏一画开天地。意思是以一字组合的《易经》,人类认识了天地万物与人类自身生存的关系。
现把《易经》代表的自然八种现象的一字组合符号介绍于此:☰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在人类认识史上开始出现,从此让人类了解了天地等八种自然现象,又引发衍化了对万物的进一步认识。伏羲画八卦说明了以下问题。
第一次人类认识了道德文化。道无形,德有形。“一”字的符号正是代表了阴(--)、阳(-)之德。阴阳的表现是通过五有:有形、有名、有声、有色、有情的形态而显现出来的。从此,人类对道生一,一生二,(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三,三生万物的认识有了开端。这个时候只有代表阴阳的符号,没有文字出现。文字的出现是二千多年后的事情。天地万物的道德,通过大自然的现象对人类进行文化教育。反过来说,人类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而受到启发,认识自然,同时又反省自我如何适应自然现象,趋利避害,主观能动的保护生命、更好的生存、生活。
第一次哲学现象出现了。俗称哲学叫明白学。通过《易经》八卦的演化,人类从此认识了天地万物的大自然,同时又认识了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影响,反思了自我如何适应大自然更好的生存、生活。人类通过观察客观进行积极的思想活动。从而又能动地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又提高了思想认识,这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总之,哲学是对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知与行、有与无的认识,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学问。
第一次出现确定了儒学。儒学是文化人的学问。《易经》八卦演变到后来是文化人学习、运用的知识。《易经》到了商朝后期、周朝初期西北诸侯、文王及其子周公又进行了运筹提高而成了《周易》。历史上出现了“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说明了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牢房里没事儿做,于是就演化了《周易》。后来,到了东周春秋时期又经过孔圣人审核、修订过。出现了历史上“三圣”演《易经》、又叫《周易》之说的故事:说的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圣”人。
《周易》不但是《易经》的别称,更重要的是说明《易经》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周而复始又变成一。周者周到、周密严谨、周行不殆,圆行、圆交、通融达变,万变不离规律、原则、法则。简单说万法归一、一生万法、一生万物、万物又归一。正如我们的浑圆桩法。心法麻、热、胀,从守一或麻、或热、或胀开始,经过麻、热、胀三者同时出现,又经过三层功夫、四个阶段、五内心法、体内四十种变化、反应,最后又平静、圆和归一。这一切从桩功开始,到一切正常、升华,又回到“抱圆守一”的过程叫周易。
人从一出生,婴儿光身来到世上,经过上学、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儿女满堂或家产万亿、房车多多、名声赫赫,几十年、百年过世后,又是一个人走了。这不是从一而生,又从一而终吗!尽管过程万千,一生一终就叫做周易。《易经》是儒学的第一部经书,到了孔子时期才算确定、完整了儒学体系。简而言之,儒学就是人际之间道德规范的科学,又叫人际伦理、道理之学。
伏羲氏“八卦”一画开天地,仓颉造字就是受了“八卦”阴(--)、阳(-)的启发。中国汉字的复杂笔画,是由“一”字为渊源。“一”字启迪了人类的智慧。
“一”字不但开辟了天地,同时也开辟了人类的文化。“一”字是中华汉字最简单的一笔。这一笔说明了文字、文化的起源。文化一词不但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只要是能看得到、听得到、想得到并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的都是文化范畴。简而论之,宇宙间存在的形而下、形而上的都可以文化论之。
人类通过对文化的认识了解自己与他人、社会、万物天地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做到适应与和谐。
伏羲氏“一”字演化“八卦”,给后人什么启示呢?让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自然大道演绎了“一生天地”,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从《道德经》里道破了天机,追溯到七千八百年前的伏羲一画开天地的八卦之说,上开宇宙,下开人文之道是一致的。从此,人类从蒙昧走向启悟、认识客观万物、迈开了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的步伐。
从道生宇宙之一,到人文之一的八卦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生活指出了依托客观自然之一的规律、原则与法则。一是个最大的数,叫做道教,生发了天地万物。从下边说,一又是个最小的数。正如平时人们所说的,万物从一起,一是基数。认识这个一字,把握这个一字,依靠这个一字,遵循这个一字,从一而生发衍化推开了人类认识一生万物的序幕。
2014.9.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