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八银棍 于 2014-5-17 20:50 编辑
我摘录一段林星老师对此的看法:
内功的形成,是一种积蓄过程。任何内家拳都要靠静式桩训练。但是,内功修炼太需要时间,而一个普通人今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站桩学习内功?因此,太多的武馆、武校,都以“短、平、快”为诱饵,让一般人去学习实用击技术,如拳击,如现代散打,如一些擒拿格斗术等。这些技击术,确实有效。练习半年、一年、两三年,就可以对付一般人的两三个。如果,两个对武术一点都不会的人,一人去学习现代散打(或拳击)两三年,一人去学习内功两三年,两人相互竞技,后者很可能会输给前者。这就逼着当今不少意拳武馆压缩站桩时间,增加技击时间,甚至加多少“腿”、多少“拳”来招徕学习者;有不少意拳武馆干脆象征性地站一下桩,主要教整体发力等一般武术常识。这样,学生都有了现实的“收获”,而意拳则慢慢变味了——意拳中的“意”少了,“拳”多了。。。
由于站桩时间的延长,就涉及到习练者能否坚持的问题,自然也就涉及到克服浮躁、修性深入的“修道”内容。意拳门前辈也讲佛讲道、讲修性修命,但远远没有王安平强调得这么深、这么多。修性为修命,修命促修性,性命双修。这在当今社会某些意拳武馆的教学上已经不可想象。 关于技术层面的内容,王安平先生将技击桩锁定为两三个,将步法锁定为几种。其中,最有创意的是他归纳总结出来的“五形功”。一般习练者开始并不知道“五形功”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对它的训练。但是,凡是有实战经验的人,稍稍琢磨,就会明白它的奇妙无比。而这些技巧,完全建立在浑圆养生桩的基础上。比如,挣力(或矛盾力)的形成,有了内力就好训练;没有功力,就容易练成一般的整体发力。一言蔽之,浑圆内功既讲“意”,也讲“拳”,更侧重于前者。 王芗斋先生当年的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他们一经点拨,刻苦练习,就点铁成金,虎生双翼。而今天的练习者大多武艺不深,甚至是白丁,所以光练技巧、加些实战,还是不足以成气候的。有位专家曾经说,像意拳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就会走向衰亡,一般练者可能既不会表演功夫,也不会真正的过硬的技击功夫。反之,对王安平提倡的浑圆内功,也要求内功修炼与实战练习二者兼之,缺一不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38f9a0100i41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