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问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新山庄的练功学习总结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1#
发表于 2016-3-20 10:41:06 |只看该作者
长命 发表于 2016-3-19 17:26
道德经这本书,是一本属于中华真正的浓缩形经典, 他是黄庭众老的心语结晶。以五千言的形式,将仪 ...

抱一为天下式。请靓为天下正。这就是入门礼。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2#
发表于 2016-3-20 10:48: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0 11:48 编辑



     关于内景。
   景,为形象义,实则 又为通甲义。 在佛经上,关照内景的论法很清楚。就是电露梦。
《道德经》将他简一 上善若水。 这是简约之通义。其实 他包含有四种五毫之义。这个东西要理起来,又慢又长。没完没了。
金木水 火土,这是五形,五形 就是五毫。他们又各自为重,失掉了,不团结了,就要出问题。 刚才还讲到四个,讲着讲着,四个五个,不断的产生。在天下而方,万物的规律 叫内景。一家而言,成员的规律为内景。一人而言,自我内部之移经变气 叫内景。
   
   上善若水,就是最佳的内景简约。没有江风渔火,没有家国天下,就是 水。一提到水,我们还是有一些害怕的,因为这个东西,要是发起火来,可不得了。善为善全。他发火是因为不公平。

水 是利万物而不争的性格。他的属性,就是公。天下为公。
       宋师兄 有一首诗讲得就很是贴切。叫 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心应当似水流。让你一下子,就悟到很多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智慧,而身心似水流。又是多么内外和谐!
          载营魄抱一时。 我们会说,产生麻热胀,产生这样那样的感触。其实最贴切与根本的感触 是流水。因为水为公,所以我们又很敬畏他,以他为母,以通甲形象来代表他。也很贴切与恰当。
水 才是 生成生命的最基本要素。不论其它生成方式为何种,在我们这个维度里,水 就是我们生命之源。所以我们称他为共公。他是天下的母仪。我们怕他是因为他力量巨大,我们敬仰他 是因为他总是 天下为公。公为天下。在形容上德的用字里没有什么东西 能比水更合适的,所以我们要以博大识博大。才能达到一种极至的认识,否则你的思想会时时陷入沉迷与不解。这叫痴迷。痴迷本身是一种公害。 他不仅不能认识事物 而且还把自己醉倒。我们所讲的 非人文是最先认识体现,而且要体现他,你就得用最恰当的词来表达。在这种中观下,人文与非人文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当然你的认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我们的整体 大部分都是水。我们以树以万物来形容自身,而他们的母仪和我们是一至的。是水。
            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恒照的表现。五蕴皆空,是什么,是不空。空是本质。不空是什么,色想 行受识。转来转去,又象水。返回来讲,道德经所讲的 是仪 是心物一体的现象。是最实际的科理。他不讲空 也不讲色想行受识。也先不去讲四大。就以水来形容。这就是一种恒关照的实际。就是空 静 德。  他所讲的,是中华二字的含义。你没有理解他,你就看不到。看到了,就很明白。也无须要去拉长篇。
  我们现在在找外星生命时 首先要看的是什么?水。只你有水,我就能确实你这里面一定有生命存在。水容合了很多的因素,包括氧气。
  我们獨立时,会有 风的感受。叟叟的。他的基本因素 是水质形成的。会不断的变化。有时候象风,有时象火,有时象冰 有时又象土。土就是一块的意思 这个字是贴切的用语。而真正的中华内含,是三昧真火,是和谐,又用一个 。来形容。你会觉得这扯不上。实际他是一个象形通甲义。
  桩 将 首先 就是请靓。将庄子的逍遥含在里面 桩,就是 仪。将来我们再嫌他麻烦,再去简化他,怕是又要麻烦多多了。
    本身 即冲气以为和的冲。他是移精变气的动静义。舂 是以 和 以动静为三昧含仪的通甲义。 所以  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即气以为和。又为樁。后来觉得想不通,就变成了桩。待再将来,直接叫庄子,又得山路十八拐的去解释他,理解他。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3#
发表于 2016-3-20 11:50: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0 12:46 编辑

  这就叫内景。 内景是什么呢,是空 是静。是水流。就这样做为结点,将一切都包容进去。你觉得这有点太不可思议,那么用洋老外的流行用语,这叫哲学。待到你真的感受到,身心都象水流时,就可你就会说,上善若髓。浑身都象水一样。这是上仪 兵法 殊文 的上等心法。太极拳 源自熊经鸟伸。熊经鸟伸 就是行云流水。缘督以为经。太极拳的真正武学内义 很早就有了。有人讲,庄子里面讲的是养生二字,首先要明白。即然有了这层认识,他很快就会就会形成一种仪理。文武通用的仪理。
庄子时代正是战国时代。首先他的特点 就是武士道的发展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有这样科学认识, 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武功。他就象我们的文明特点,有时会出现断层,让我们一下子象受了神经刺激。找不到北。以前的很多东西失传的很可惜。后来我们在发展太极拳这项武功时,也是体用了这样的科学内仪才得到了根本性的突破的。这个科理在发现他时,首先就是养生。由养生必然形成仪 来全方面的体现与发展。我们的武学之道 现在似乎是停滞了,因为他好象被列入淘汰的年代了。在那个应用他的年代。你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武学的发展。何况我们的武学之道,根本就是源自养生。这是不可否认的。 象要离的剑 苞丁的刀 这不得让我们反复的去认识一个不变的,而又古老的事物。象赵处女 那样的剑法,都是实有的。而且那个年代的武士,就无不在体现一种天下为公的精神。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终有一死,分别只在于轻重之间。公为天下而尽忠。则死而无憾。他们并不傻。作为那个年代生活又那样的坚难。人们都在不约而同的用 道,来指引人生。
        后来武士道精神传到日本。我们觉得这不可思议。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变 我们中国也没有变。最崇高的精神境界仍是天下为公,公为天下。只是形式上多样化了。人性化了,不象日本那样,动不动就来个切腹。后来日本也节掉了这一习惯。而多样化的发展。作为一个体道之人,是不可以轻言生死的。但死的没有意义 这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这个永恒的道理 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以上所讲,都可视为内景。他源于 静思。体现于色想行受识之间,根本属性,为中和。


     内景 无所包 他非想 非识,非色 非行,非受。无所不包是本质。动静是太仪。而至虚极,则是 中华。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4#
发表于 2016-3-20 12:18:17 |只看该作者
长命 发表于 2016-3-20 10:48


     关于内景。

只要你有水,我就能确实你这里面一定有生命存在。水容合了很多的因素,包括氧气。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5#
发表于 2016-3-20 12:53: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0 13:10 编辑
长命 发表于 2016-3-20 11:50
这就叫内景。 内景是什么呢,是空 是静。是水流。就这样做为结点,将一切都包容进去。你觉得这有点太不可 ...

  我们现在讲中国梦,就是让你以至虚极的健康心态来觉悟人生 四化天下。首先清静是天下正。而后方才仪式万千。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太仪的代语。他的表现是健康。健康的体现是獨立精神。是自强。生命不止,运动不息,四化不息。
          只有练功才能达到静而唯獨以练功 则是一种误导。实则你的认识是还没有以一种博大识博大。作为每个活着的人而言,我们的每一行动 每一思想,都是一种体验。一种修炼。无论你以立足点在哪里,唯獨能认识到全面 这 就是公字的体现,他叫公道。任何失去公理的生成体,都是不能长久的。而能真正体现公字团结一切的贴切用语,就是 共公,公共。
       你只要达到健康的体魄,一切方法尽可揖用 而不用过份的担忧。你的思想行为健康。你的身心 也必然会走向健康。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身体,而公理也只有一个,獨立于公理之上,你才能去体会《易》体会太仪。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6#
发表于 2016-3-20 13:19:11 |只看该作者
长命 发表于 2016-3-20 11:50
这就叫内景。 内景是什么呢,是空 是静。是水流。就这样做为结点,将一切都包容进去。你觉得这有点太不可 ...

你就会说,上善若髓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7#
发表于 2016-3-20 21:01: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0 21:51 编辑



     ,负阴抱阳,气以为和。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中气以为和。气以为和。
   这都是獨立之要义 他的根本在于一个象形,与抟上。 以上的这几样演变都对,他是对道理的补充说明的过程。樁 就是这样演变来的,他即是在里的,又是在外的,即是在上,又是对下。这叫太仪。为
即是动词又是静词。
         比如 道 又叫大, 大 是一个形容词。 这在以前反复的讲过了。就是要告诉你一样事,这个字,不单单是大。代表 形
域有四大, 果然于人,为其一。得一,则四化,这个一不化,这四也将无从谈起。中国历来将修身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就是不怕反复的说明。

        宇宙的根本,就是周易模式。又叫盘古,此问题 咱都盘了无数次了,正所谓津津乐道。
  地 水 火 风 这四大,是四大之四大。 地 善为地界。我们不去管地界有多少种。且说他是生命之蓝。人法于地,负阴抱阳舂气以为和。你就会固执的以为,这是有为法。实际上是你忽略了太仪。才会这样不全面去思考问题。任何问题的深入 就是一个过程。无为法也不列外,因为他也是一法则。
天道所讲的内义,为中 钟 仲  春 舂 樁  或者 约庄 列  文 。这都对。理解了内义就可以达到这种圆释。  中 在哪,在摇蓝之中。心中之心。所以抱中和,法于地。以此拓为,生地,心地,立地 地界。等等。认识是由心开始的,则产生心的原因,又名地方。 此为方寸要地。这不是井吗?他原来所代表的,是中心之意,理解了这个字,其本上,你就把握了周易的要义。井 地井,人亦有井。人之内亦有一井。这是窍观。要明达他的道理,而不是胡乱去模仿。他代表的 就是中。
       不如守中。一句话简要的述出经要。中 即地中地。任何一个事物都将有一个依据方可,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地,是四大 之首。地 为混凝性质,中 即是。地界亦是。井也是。井中之水 为极澄镜之净水。任何时候不论地面上的水有多脏,挖一井 就可以出甘露。当然 他也是水母仪后。
没有水 没有水中水 任何物质都聚不到一起。水凝土 为地。为丘 为物。慢慢的生成 金 木 火
这是一个相互依生之关系。而不分离的。所以他们能混凝。他们的过程,为 樁 归心为中 至中和。所以动象为冲 冲又中和。这是反复的论 浩然正气之冲塞和谐。 和气为 四气之春象  所以 为舂 春。 人不可失此气,天地也不可。四大皆不可。春气象为一,得一则万事矣。全真七子,处机子,又名长春子,他是道要之邀。这也是《道德经》 之中心。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8#
发表于 2016-3-21 10:16:35 |只看该作者

散文 普化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1 11:12 编辑

  散文 普化
  凡是光明者,入门 皆以澄其明为首要,次与简式。 我们的基因,本身就一龍。在茫茫人海中,人之性质又呈现不一 而谓之众。若人人一样,人人相同,则是真不吉利了。就象我们讲肌肉若一,   肌肉本来都是附于筋骨的,这若一又何解?  若一,即持一静态,他是否为不动? 不然,若一,若静,若动,不动之动,生生不己之动。这样谁能明白? 以众生之识,识者唯之二三四五,总有不识者,而导至误区不断。所以谓光明之道,首先要先一个澄明的心。没有这个颗澄明的心。在把握道理的时候 不仅会误会,而且会害己。所以言普化,总是个难点。以简 要慈 以不敢 而澄其心,简则容易而不伤。慈柔 则缓慢而丝理。不敢,因为有进为先,先于不敢,则必至于思。思疑。疑这个字 又容易导至误区。一天到做卧不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太多。 这个字中心,就是要人,先明白,心平气和,丝丝入扣的道理。

    所以 普化二字,也不可轻易的讲。所谓的普化 就是 自然,无为。道理在人心中。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何须普化?这是大道理。每一个人 就是一獨立的小宇宙,人生出来,自然要与别人不同 而后能同。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其獨特之基因在中。生命自己会找到出路。这是因为生命的本能,是不能充许自身没有出路的。不能认识自己 就无法正视自我之本能,更谈不上去展现自我。 道德经所要讲的枢义,就在这里。他讲的是大道。而大道又以 容 公 为仪表。没有容 公二理 则绝非正道。
       比如一人之见解,是否须要人人去懂?这是不对的。而一人之见解 能达到一种光明博大的境地,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光明二字。这样方不至误人。人总是在在世上活一辈子,而每一个人总会与人不同,这个不同 同时 也必然会导至不理解,与纷争。这是必然的,也是一种自然,你想尽办法与别人一样,可是他就是不一样。因为 你 只有一个你。我 也只有一个我。这个你我,是不同的,又是相同,是因为不同 而同。
       一个人 就是一个太阳,一个人 就是一个小宇宙,一个人 就是一个世界的中心。这否会让人心高而气傲? 所以 中心二字 不可丢掉。中而浩然 即是。大凡光明者,无不禀抱其则。他是有为 又是无为。 谓之负阴抱阳。你误解他,他是你还不明白,所以你要先明白你自己,自己的眼晴是近视,看这个世界,看书,看人,看物,都是花的,搞不好,天天会有碰撞的危险。
  所以 无量之源,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你能将之象太阳一样去无限他,你就认识一个不同的你。 而别人,无论是神也好,还是鬼也罢,要想认识你我和自己。他首先还是要睁开眼晴的。所以 劳动和清静。是太仪 是不可以分开的整体。任何将之分开而论的 都非正理。 清静为天下正,他是个动词的,只是你不明白。比如我讲 这个樁 他就是无根树。形如此,心如此,理如此,即动又静。即无 又有。他是中心之意约。如你的心堵的荒,是不是象有什么东西? 那怎么可以? 人心中的山岳 是无形的,所以心 也是无形的,将之有形 则是堵心。心堵了,怎么能 公,何谈容。心眼没了,心再大,又将有什么用? 道 以无为义,以有为门 以动为轩,以静为辕。互相作用。 原先 佛 和 道,儒 产生的时候 是没有教的。阿弥佛在哪呢?在心中。在你的心中。你不能开悟,是因为你的心总堵的紧。而你看到光明之源,感受的光明,亦是一物事,他以毒攻毒 将你心中的有形山去掉,将 公 容  这个无量之光居于心中,使之开化。这叫点灯。
  他只是点灯。光明以光明,有光明,同时你也会识到黑暗。这叫记住教训,走光明大道。只教你光明,不是教人无视黑暗。所以 道德经所讲的 知白守黑,这是太阳的本质 无不以仪明。有光明,就会有黑暗,这个事实 又怎么可以被无视呢?固执的以为光明就是一,这本身就是一种固执。
所以执一者,执易  后来人们不明白他,所以将执字换为 抱。抱 也不是换来的,他的本义 就是善抱而不脱。载营魄抱一。只是不明白他的人 将之分开的原因。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19#
发表于 2016-3-21 11:21: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1 12:20 编辑

执一,对不对,怎么不对了? 执一 是原定义 永恒之意。讲自然,自然有千变万化 也是一自然,你没有长比他还大的识别心,你就无论将之视为永恒。更不要讲全盘的去把握他了。
人在这个世上 总是很小,很小的一点,很多人这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当然有时候是故意的装疯。文明有一个源点,这个源点告诉你,你要想认识这个世界,首先从认识自己开始,听你自己的心声。生命的本能自己会找到出路。

      
   我们将孔子视为有为,非对非不对。我们将李耳,牟尼 视之无为,非对非不对。也对也不对。
有了以上的诠释,你还觉得这些话是骗人的吗? 那是因为 凡事 都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一样,你想獨一无二,但公理将不可以失去。失却了公理,一切万法,将视之为公害。你有了过人的本事,他也会呈现两面性,为什么一些光明之源,总是固执的将善 将德 想办法让人明白?就是因为,仁者,才可以天下无敌。我们这个世界争来争去都是为了什么?其实是名利。不为利,那就为名,人没有名不行。人的名毁了,人还有立足之地吗?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充许别人去污辱自己名声的。这是 是自然。 利,利是什么? 是生存之本,没利益,我们将连喘气都不均。那是因为,没有利益 我们就没有了气息。 要把握这些东西,又不失掉你的本能,就要以式仪之。以开心之。这就是论德之重要。道次为德,道德能大,是因为仁者无敌,所以无敌,是因为义。所以义 是因为礼,礼 就是懂。知之前题 所以礼,是因为智。而不是封建化。人过份的礼 也是不对的。所以智,是因为信。

        人的智是什么?是慧 慧是什么 是信  信这个字,就是道的中心。你不能使人信,你的聪明 又是为什么呢?你何以长远? 你说你一万八千变,可是你不能让人相信你是光明,你连一个立足的方寸之地都谈不上,又将何以自处,不能自处,何以自安?不能自安,智 慧,何从兮?
认识不到根本的问题 所得一切,都将不为所得,这难道叫利益吗?

  所以,信生诚,诚生明。明生公,公明生精神。凡是光明 无不使人知 使人知而不伸,则因为黑暗之原因。这难道不是一种认识吗?

   将所有包容,约之容,将所有公共,视之为仪。
  孟子 , 唯一浩然正气,唯一直养无害。这是公理之内义。
《道德经》 即是中纬经,所以以 仪容。

   



    普天之下,无不想名 想利者。此为自然。去之 则不能立足。 概人生之乱端,无为因此而起。但公理 以太平为息。何以久安?如人之健康。阴阳二气分争不己,方使得风邪入侵。而产生一些不不治之症。当年日本人,八连军是谁引进来的,是谁点燃了他们的欲火?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先内哄。而后导至外因内邪。 而辟邪之道,首先以和为贵。使懈散之整体果然化,块然立之,谓之扶正。

   



120

主题

26

好友

1万

积分

浑圆五段

Rank: 6Rank: 6

威望
100
金币
9845
贡献
514
在线时间
140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2-1
积分
15292
注册时间
2010-3-27
帖子
4733

宣传大使

20#
发表于 2016-3-21 12:27: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长命 于 2016-3-21 13:12 编辑

普天之下,无不想名 想利者。此为自然。去之 则不能立足。 概人生之乱端,无不因此而起。但公理 以太平为息。何以久安?如人之健康。阴阳二气分争不己,方使得风邪入侵。而产生一些不治之症。当年日本人,八国连军是谁引进来的,是谁点燃了他们的欲火?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先内哄。而后导至外因内邪。 而辟邪之道,首先以和为贵。使懈散之整体果然化,块然立之,谓之扶正。所以病因不在于外强有多大,外势有多么之害人。而在于能能否自强,如今我国能自强,獨立。而生之不己,强之不息。周过边一切强势,则能一平等共视 团结静存。假若我不能久安,则外亦不能安份。我不能自以,则外势欺我之欲日渐强盛。我朝不保夕,则不用外势来犯,我先将分崩离散矣。

      所以久恒之道,在于和谐。内和则外安。内静则风春。识者自守和气以自安,人人以自安 则乡安,乡乡以安,则国国亦安共处之志。如此天下一片久祥。
   

   保健之昔,在于 心能安定,心安定,则思想不无周而不是想掐住别人的脖子,叫人仰息止呼,跪地求荣。
    这个世界是平等的,因为平等 所以 尊老爱小,是发自内心的 就如同对天之敬仰,亦之感之能容 能公。
           一般处世之不能健以共处,是先自己不能洁身自好, 而后导至人皆污之。误会与不理解终有一日会散去,而心病却是个最难的难题 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光明永久,只有自己最清楚。

    而这一切,皆为无为。
   何谓诽议? 己不能正 则议不能公。其有隐私 又岂有公信?所以视之为造谣。视之为隐害。一旦积之反之 则为公害。为国法所不能容。

      所以大凡要光明于人者,是使人知。人无有周全。所以错误总是不间断,但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才是息和之道啊。

   若人人能自安,所谓的心理病 又是何物?以后将他认识我,我不识他。又何为不识,因之远离于我,所以不识。心能安处,气息自和,病症何来?
      一切心理之病症,皆是不能健康。所以才生病,但一切病症,都不是病。能了解根源,又何惧之。

那些天才之艺术家,都是从心理 从身心的自我安和之中走出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容易的,不容易是什么意思?就是好象人生出来,就无法展现自我,不能象龍一样伸展自然 所以才要奋斗。而首要克服的人,是自己这颗心。你要问成功之道。那么最基本的要道,就是克己至胜。这也是《道德经》要告诉的一个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浑圆功网站 ( 赣ICP备19014379号

GMT+8, 2025-8-4 06:37 , Processed in 1.2638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