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满山红叶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天是治疗未病的最隹季节

[复制链接]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1#
发表于 2015-1-26 10:09:48 |只看该作者
       膏方除了适合亚健康人群之外,还适合另外三类人,一是纯粹为了增强体质的人,想通过膏方来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发生,一般建议秋冬开始服用;二是平时体质虚弱的人,这类人平时经常感冒、倦怠、头晕等,但到医院体验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三是真正患病的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或者术后急需恢复体质的人。
       膏方一年四季都可服用,尤其是滋补类膏方,在冬季食用为佳。一来因为有些药偏温热,在冬季服用不易上火;二来因为冬季气温低,膏方更易保存。滋补类膏方宜从立冬日起大约50天左右的时间内服用,大致服致立春前结束。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2#
发表于 2015-1-26 10:19:07 |只看该作者
       哪些膏方最受欢迎    专家介绍说,目前市面上一些传统经典膏方、价格相对实惠的中药材,以及主张“药食同源”的芝麻核桃阿胶糕等产品,销量较好。像“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百元以内的传统经典膏方,因食用方便,效果又好,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此外,像白莲百合糖水清心润肺、玫瑰蜜枣茶去脂减肥,还有各种中药配方的食谱和茶谱,也都受到追捧。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3#
发表于 2015-1-26 11:14:24 |只看该作者
       针对不同的体质,专家推荐了10款冬季最常见的膏方:
       1、舒心安神膏:    熟附子、炙甘草、牡蛎、龙骨、龟板胶等。  适用人群  适合人群阳虚体质、气郁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落、紧张心悸者。
       2、健脾养胃膏:    党参、茯苓、白术、桂枝、白芍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见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瘦之人。
       3、调肝健脾膏:    党参、茯苓、炒白术、柴胡、枳壳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郁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肝郁脾虚而见情绪不舒、胸闷等症者。
       4、更年滋养膏:    仙茅、仙灵脾、女贞子、旱莲草、熟地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阴虚体质者,尤其适用于更年期男女肝肾亏虚出现腰酸、潮热、多汗等症状者。
       5、固阳葆真膏:    熟附子、党参、肉桂、干姜、山萸肉等。  适用人群 适用于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肾不足而见畏冷、疲倦、食寒则泻或虚寒便秘等症者。
       6、清脂化瘀膏:    北芪、苍术、白术、山楂、薏仁、土茯苓、海澡等。 适用人群 尤其适用于形体肥胖、头晕头胀、食滞痰多、血脂或尿酸偏高者。
       7、温经养血膏:    当归、川芎、熟地、桂枝、细辛等。  适用人群  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人群。
       8、益精固肾膏:    熟地、吐丝子、仙灵脾、巴戟、葫芦巴等。  适用人群  阳虚体质人群、尤其男性肾精不足而见腰酸、膝软或阳痿早泻等症者。
       9、益气固表膏:     北芪、白术、防风、桂枝、浮小麦等。 适用人群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于表气不固、自汗出者。
       10、玉颜固发膏:    熟地、吐丝子、首乌、黑芝麻、桑叶等。  适用人群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人群,尤其适用气血亏虚所致脱发,头发早白、面色不华者。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4#
发表于 2015-1-26 11:44:04 |只看该作者
       专家教你进补的“膏招”
       通常来说,膏方有三种服用方法:调服,把黄酒或水加入黏稠难化的膏方中,用碗或其他容器隔水炖热,调匀后服用;冲服,用白开水调开量好的药膏,搅拌均匀后服用;把药膏含在口中慢慢咽下,这个方法最常用于治疗慢性咽炎。服用时,专家们还教给大家一些进补“膏”招。
       1、每次用汤匙取1匙,约合10-15毫升,一日两次,早晚服用。初次服用量可减半,服用几天后感觉良好,再逐步加到正常剂量。
       2、服用膏方期间要忌辛辣、不要暴饮暴食;近期饮食过于肥甘厚腻,可先停服,避免积食上火;感冒期间和月经期应停服;如果出现胃口变差、腹胀腹泻,甚至鼻出血等,可用量减半或延长服用间隔等;患急性病期间禁服膏方。
       3、一般的膏滋可在饭前服,如果患者脾胃功能较弱,最好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以起到固护脾胃的作用;治疗肠道疾病的宜在饭前1小时左右服;养心安神的在睡前服效果最好。
       4、膏方多滋腻,影响消化功能,肠胃功能虚弱的儿童慎服。
       5、服膏方还需忌口:服含有人参的补气膏方时,应忌食萝卜;服用含首乌的膏方时,忌服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类膏方时不要喝茶。
       另外,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也要小心霉变。膏方做好后,应在干燥的环境中放凉备取。可以将其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也可用搪瓷锅盛放,但不宜用铝、铁锅等金属器皿作为盛器,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5#
发表于 2015-1-26 11:57:11 |只看该作者
       膏方通常可服4-8周,因其中糖分较多,有的还含动物蛋白,温度过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应将其存放在阴凉处,在冰箱冷藏更佳,否则会变质而影响药效。如果放在阴凉处,遇暖冬或气温回升时,应隔水高温蒸一下。之后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不要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每天服用膏方时,应备一个专用汤匙,并保持其干燥没水分,以免把水分带进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最后要提醒,遇到气候潮湿或天气变暖,膏方上出现霉点时,最好用干净的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如果霉点较多,并且在膏面的深处也有霉点,就表明已经变质,不能继续服用了。




摘自《天津日报》、《老人报》等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6#
发表于 2015-1-27 14:38:06 |只看该作者
冬季治未病从细节开始
       “下医治已病,中医治欲病,上医治未病。”《黄帝内经》早已定义了医学的最高境界—未病先防。近年来,国家也倡导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一年四季气候的更迭,会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根据四季气候特点,调摄人体生理,协调脏腑功能,以防止疾病发生。例如现在正值冬季,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认为,冬季要养肾经,通过生活起居来实现,如包括注意保暖、早睡晚起,饮食调理等。

       此外,“治未病”也需要“量体裁衣”。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很多慢性病的发病是与体质偏颇有关。市民咨询专业的医务人员,做一个体质的分析,然后接受个性化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治未病”。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7#
发表于 2015-1-27 14:46:55 |只看该作者
       “治未病”词语见于《内经》多篇论文,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8#
发表于 2015-1-27 14:53:54 |只看该作者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1、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2、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29#
发表于 2015-1-27 14:57:16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马王堆出土的《养生图》中已经出现了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也讲了很多养生理论。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庄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主要指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形与神俱”。也就是一个人要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有形的运动而无神的调和,不算完整。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94

主题

27

好友

8692

积分

浑圆四段

Rank: 5Rank: 5

威望
23
金币
5120
贡献
1021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8-26
积分
8692
注册时间
2014-3-20
帖子
2505
30#
发表于 2015-1-27 15:03:24 |只看该作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房事养生。《洞玄子》、《素女经》等也是研究“房中术”的书籍,讲究阴阳和谐,并强调欲不可早,不可过度,又不可无的思想。

       第五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涨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六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经络“营阴阳,行气血,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
勿视、勿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浑圆功网站 ( 赣ICP备19014379号

GMT+8, 2025-8-3 19:14 , Processed in 1.2574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